
謂将牛、羊等乳過濾煉制成食品。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羊》:“作漉酪法:八月中作。取好淳酪,生布袋盛,懸之,當有水出,滴滴然下。水盡,著鐺中暫炒,即出,於盤上日曝。浥浥時作團,大如梨許。亦數年不壞。削作粥、漿,味勝前者。”
“漉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發音:lù lào
結構分解:
組合後,“漉酪”字面意為通過過濾工藝處理乳制品,特指古代将牛、羊乳過濾後制成奶酪等食品的過程。
根據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養羊》記載,漉酪的傳統制法包括:
在文學語境中,該詞被引申為“事物經過處理變得純淨”的象征,例如形容思想、技藝等經過錘煉後的精粹狀态。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操作步驟,可參考《齊民要術》原文或相關飲食文化研究資料。
《漉酪》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一種處理乳制品的過程。它指的是将乳酪中的液體分離出來,使其成為幹燥、固态的酪塊。
《漉酪》的拆分部首是水,其中“漉”的部首是水,它有11個筆畫;而“酪”的部首是酉,它有14個筆畫。
《漉酪》的繁體字為「濾酪」。
在古時候,人們寫《漉酪》時使用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漉”字寫作「濾」,而“酪”字寫作「鑼」。
1. 奶酪塊經過漉酪過程後,變得更加稠密。
2. 他用細網來漉酪,以确保乳酪中的液體全部分離。
1. 乳酪漉。例如:乳酪漉幹。
2. 漉湯。例如:将魚湯中的雜質漉掉。
3. 酪渣。例如:酸奶中的酪渣可以用來制作低脂蛋糕。
1. 過濾乳酪。
2. 篩幹乳酪。
1. 保留乳酪中的液體。
2. 未經過漉酪的乳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