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愛非其道的意思、愛非其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愛非其道的解釋

對某人很喜愛,但所用的方法不對頭。多指父母對子女的溺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愛非其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雖然出于愛護的動機,但采取的方式或方法卻是不恰當的,甚至是錯誤的,結果適得其反,反而對被愛護者造成了傷害或不良影響。

以下從詞典釋義、出處、内涵和應用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字面與核心釋義:

    • 愛: 指愛護、關愛、疼愛的情感或行為。
    • 非: 表示否定,意為“不是”、“錯誤”。
    • 其道: “其”指代被愛護的對象,“道”指方法、方式、途徑。
    • 合義: 愛護的方式/方法不正确。指用錯誤的方式去表達愛意或實施關愛。
  2. 深層内涵:

    • 動機與結果的背離: 強調主觀動機(愛)是好的,但客觀行為(方式)是錯誤的,導緻良好的初衷未能實現,甚至産生負面效果。
    • 方式的重要性: 警示人們,僅有“愛”的意願是不夠的,選擇正确、恰當的“道”(方式方法)至關重要。錯誤的愛,其危害有時不亞于不愛甚至恨。
    • 常見表現: 常指過度溺愛、縱容、包辦代替、違背規律或原則的遷就、不恰當的管教方式等。例如,父母過度滿足孩子物質需求而忽視品德教育,或教師對學生過度嚴厲苛刻導緻學生喪失信心等。
  3. 出處與典故:

    • 該成語的思想源頭可追溯至儒家關于“仁愛”與“方法”的論述。雖然“愛非其道”四字作為固定成語的早期确切出處難以在常見典籍中直接鎖定,但其表達的理念在古文獻中多有體現。
    • 常被聯繫到《孟子·離婁上》的典故:公孫丑問孟子:“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回答:“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這段話雖未直接說“愛非其道”,但深刻闡述了父親親自教子可能因方法不當(責善)導緻關系破裂,體現了“愛之不當反害之”的道理。
    • 後世文獻如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中批評的溺愛現象(“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也是“愛非其道”的典型例證。
  4. 應用場景:

    • 家庭教育: 批評溺愛、棍棒教育等不當的育兒方式。
    • 學校教育: 指教師不當的教育方法(如體罰、侮辱、過度施壓)對學生造成的傷害。
    • 人際關系: 指朋友、伴侶之間以“為你好”為名,卻做出幹涉隱私、強迫改變等不當行為。
    • 社會管理/政策: 指某些出于良好願望的政策或管理措施,因方法不當而引發負面效果。

“愛非其道”深刻揭示了情感表達中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它告誡我們,真正的愛不僅需要真摯的情感,更需要智慧去選擇正确的表達方式和行為路徑。錯誤的愛,無論動機多麼純良,都可能南轅北轍,造成傷害。這個成語在今天對于反思教育方式、處理人際關系乃至制定公共政策,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愛非其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對某人懷有深厚的感情,但采用的方法不恰當,尤其多指父母對子女的溺愛。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出處與背景

  1. 主流說法:
    多數資料(如、3、4、6、7)指出,該成語出自清代鄭燮(鄭闆橋)的《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文中提到:“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

    • 鄭燮借此強調,父母愛子需遵循正确方法,而非盲目縱容。
  2. 其他說法:
    提到《漢書·藝文志》中的《孔子世家》為起源,但此說法未在其他來源中佐證,可能為誤引。


用法與示例


現實意義

該成語提醒人們:情感表達需與理性方法結合。尤其在教育中,父母需平衡關愛與管教,避免因方式錯誤導緻負面後果。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清代鄭燮原文或教育心理學相關研究,以深化對“正确關愛方式”的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柘插田德性喋喋不休犢牛反兵方德房基凡類風級表耕織公畦倌人貫盈駭浪驚濤寒埃捍圉懷琰黃眉恍然若失還家宦侶環挐畫頁灰鶴會絮婚飛嘉賓積力酒罏蠲罷局力铿潤枯槎鐮锷龍鶴旅寓篾如莫敢誰何内書房憑臆戕禍千歲齊驅并進毬狀元騎驿使範世外手指水扭腧穴所圖彈花鐵證蹄輪亡化文襄黠猾消息盈沖鞋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