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風吹起的塵埃。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李佐文》:“不一二裡,陰風驟起,寒埃昏晦。”
“寒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寒埃(hán āi)由“寒”與“埃”組合而成: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例如唐代薛用弱《集異記補編·李佐文》中:“不一二裡,陰風驟起,寒埃昏晦。”。此句通過“寒埃”描繪出陰風卷塵、天色昏暗的凄涼場景,強化了環境的肅殺與孤寂感。
“寒埃”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文或文學創作中。若需表達類似意境,可結合具體語境選擇更常見的詞彙,如“寒風裹挾沙塵”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詞源,可參考《漢語辭海》或《集異記》等文獻。
寒埃是一個詞語,用來形容寒冷的天氣中飄揚的塵土或灰塵。這個詞主要用于描述冬季寒冷時,地面因為寒風吹拂而掀起的塵埃。寒埃一詞可以引起人們寒冷、荒涼的感覺。
寒(bù)的部首是宀,具有6個筆畫;埃(āi)的部首是土,具有10個筆畫。
《寒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詩歌作品中。古人常用它來描繪冬天的寒冷和凄涼的景象。繁體字為「寒塵」。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寒埃」的「寒」是由「仌」和「宀」合體而成;「埃」是由「土」和「廠」合體而成。
1. 寒埃落盡,萬物蘇醒。
2. 冬日的陽光穿過屋檐,照着飛舞的寒埃。
1. 寒冷
2. 寒風
3. 塵土
1. 霜塵
2. 雪塵
3. 寒塵
1. 春暖花開
2. 和風細雨
3. 花香鳥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