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功績和資曆。《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閲。”《漢書·車千秋傳》:“ 千秋 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閲功勞。” 顔師古 注:“伐,積功也。閲,經歷也。”《陳書·傅縡傳》:“朝臣以 華 素無伐閲,競排詆之。”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名》:“且自古之名家,考伐閲,程爵位。”
2.指記功簿冊。《漢書·朱博傳》:“檄到,齎伐閲詣府。”
伐閲(fá yuè)是漢語古語詞,現多寫作“閥閱”,其核心含義指古代世家門第的功績與資曆,後引申為顯赫的家世或世家門第。以下從釋義、源流及用法三方面詳解:
“伐”指功勞,“閲”指經曆、資曆。合指家族曆代積累的功勳和仕宦經曆。
例:《漢書·車千秋傳》載“伐閲之功”指憑功績晉升的資曆。
古代官宦人家門前豎立左右兩柱,左柱(閥)記功績,右柱(閱)錄經曆,合稱“閥閱”。
源:《後漢書·韋彪傳》注:“閥,積功也;閱,經曆也。”
唐宋後漸指世家大族,如《新唐書·柳玭傳》:“子孫衆盛,實為名閥。”
“伐”通“閥”,如《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伐閲著勳。”此處“伐”即“閥”。
《漢語大詞典》釋為:“指有功績的世家、巨室。”強調其門第象征屬性。
注:今“閥”字從“門”,更直觀體現門第之義;“伐閲”為古體寫法,多見于先秦至漢魏文獻。
參考資料:
“伐閲”是漢語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詳細解釋:
指個人在政治或軍事領域的功業積累和任職經曆。這一釋義源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其中将臣子的功績分為五類,明确“伐”代表明确等級功勞,“閲”指通過時間積累的資曆()。例如《漢書·車千秋傳》提到車千秋“無伐閲功勞”,即強調其缺乏顯赫功績和資曆背景。
指記錄官員功績的文書檔案。如《漢書·朱博傳》記載“齎伐閲詣府”,意為攜帶記錄功績的簿冊到官府核驗()。這類簿冊在古代官僚體系中常用于考核官員晉升資格。
該詞多見于秦漢典籍,現代漢語已不常用。其結構“伐”側重功績等級,“閲”強調時間積累,合稱體現古代對功勳與資曆的雙重重視()。
百分率駁骝罷士不為五鬥米折腰殘耗殘梅操總層楹長江後浪催前浪朝彩襯褲出阃辭辯點次蹀步頂梁柱鍛柳杜谏符緯伏羲改纂甘苦幹名采譽刮縫花攢錦簇靜綠荊州瘿進侵爵主峻遷連緒詅癡流譽母權子鳥語扒山虎飄散匹概普天鉛刀欠乏黔驢技孤千難萬難情調染缸儒墨扇聚沈默石锷濕生事外斯巴達天衷推東主西推三宕四五氣五獻謝賞希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