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授玉的意思、授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授玉的解釋

給予玉圭。古代諸侯相朝,互相授受以玉為禮。《左傳·成公三年》:“ 齊侯 朝于 晉 ,将授玉。” 杜預 注:“授玉,行朝禮。” 孔穎達 疏:“玉謂所執之圭也。凡諸侯相朝,升堂授玉於兩楹之間。”《左傳·成公六年》:“ 鄭伯 如 晉 拜成, 子遊 相,授玉于東楹之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授玉”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在隆重禮儀場合中,一方将玉制禮器(如玉圭、玉璧等)鄭重地授予另一方。這一行為主要見于先秦至漢代的典籍記載,是古代禮儀制度,尤其是朝聘、會盟等重大政治外交活動中的重要儀節。其詳細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

  1. 字源本義與核心動作:

    • “授”: 意為給予、交付。《說文解字·手部》:“授,予也。” 強調主動将物品交予對方的行為。
    • “玉”: 此處特指用作禮器的玉制品,如圭、璧、琮、璋等。在古代中國,玉被賦予極高的文化價值,象征權力、信義、美德和等級秩序。《說文解字·玉部》:“玉,石之美有五德者。” 玉器是身份、地位和信用的重要憑證。
    • “授玉”合義: 即鄭重其事地将玉制禮器交付給對方。這并非普通的物品交接,而是承載着特定政治、禮儀或象征意義的行為。
  2. 禮儀制度中的具體應用(核心場景):

    • 諸侯朝觐天子: 這是“授玉”最典型的場景。諸侯前往王都朝見天子時,需按照嚴格的禮儀程式,向天子進獻代表其身份和忠誠的玉圭(或璧)。天子在接受諸侯的“獻玉”後,會舉行“授玉”儀式,将玉圭(或璧)鄭重地交還給諸侯。這一“授-受”過程象征着天子對諸侯身份的确認、權力的認可和君臣關系的确認與維系。如《周禮·秋官·小行人》記載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儀:“合六币: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故。” 其中圭、璋、璧、琮、琥、璜均為玉禮器,其交接(包括授與受)是朝聘禮儀的核心環節。
    • 諸侯間會盟、聘問: 在諸侯國之間的外交活動中,如締結盟約(會盟)或互相訪問(聘問),使者或國君之間也常以玉圭或玉璧作為信物進行交接。“授玉”在此象征着兩國間盟誓的成立、信義的承諾或友好關系的建立。《儀禮·聘禮》詳細記載了諸侯國之間使者聘問時交接玉圭(稱為“圭”)的複雜禮儀程式,其中包含“授玉”的環節。
    • 冊命、賞賜: 天子或上級貴族向下級貴族或功臣授予爵位、封地或官職時,有時會伴隨“授玉”的儀式,所授之玉(如玉圭、玉璋)成為其身份和權力的象征物。
  3. 文化象征與深層含義:

    • 權力與身份的象征: 玉禮器是等級制度的物化體現。天子“授玉”給諸侯,是對其統治地位合法性的确認;諸侯間“授玉”,是彼此承認對等地位的象征。
    • 信義與承諾的憑證: 玉因其溫潤、堅韌、表裡如一的物理特性,被古人賦予“信”的品德。“授玉”行為本身就代表着一種莊重的承諾和信用的保證,尤其在會盟、聘問中,玉器成為維系雙方關系的信物。
    • 禮儀秩序的體現: “授玉”并非簡單的物品傳遞,而是一整套嚴格、繁瑣的禮儀程式的一部分。其動作、方位、時機、所用玉器的種類和尺寸等,都需嚴格遵循禮制規定,體現了古代社會對秩序和等級的尊崇。如《禮記·曲禮下》提到:“執玉執輕不執重”,規定了持玉的禮儀規範。
    • 溝通天人的媒介(引申): 玉在古代也被認為具有通靈的特性,常用于祭祀等宗教活動。雖然“授玉”主要指人際間的禮儀行為,但其選用玉器本身也隱含了這種神聖性。

“授玉”是古代中國禮儀制度中的一個專有術語,特指在朝觐、會盟、聘問、冊命等重大政治外交場合中,按照嚴格禮制規定,将玉圭、玉璧等禮器鄭重授予對方的行為。其核心意義在于通過玉這一具有高度象征意義的媒介,完成對權力、身份、信義、承諾的确認與交換,是維系古代社會等級秩序和邦交關系的重要儀式環節。該詞承載着深厚的禮樂文化内涵。

參考來源:

  1. 《周禮》 (中華書局點校本):記載古代職官與禮儀制度,是研究“授玉”在朝聘禮儀中應用的核心文獻。
  2. 《儀禮》 (中華書局點校本):詳細記錄古代士大夫階層的各種禮儀規範,其中《聘禮》篇對諸侯國間使者交接玉圭(授玉)的儀式有詳盡描述。
  3. 《禮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闡釋禮的意義與精神,包含對用玉原則和禮儀規範的論述,有助于理解“授玉”的文化内涵。
  4.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影印本):提供“授”、“玉”二字的字源學解釋,是理解詞彙本義的基礎工具書。
  5.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中華書局):在注釋《左傳》記載的諸侯朝聘、會盟事件時,常涉及“授玉”等禮儀細節,提供曆史實例。
  6. 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中華書局):現代學者對古代禮儀的系統研究,有助于理解“授玉”在整個禮儀體系中的位置和意義。

(注:由于古籍文獻本身通常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的是學術界通用的權威版本出版社,供讀者按圖索骥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授玉”是古代禮儀中的特定行為,主要含義和背景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諸侯朝見時互相授予玉圭的禮儀。玉圭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征,這一儀式體現了周代禮制中的等級規範與邦交禮節。

  2.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 出自《左傳》,如《成公三年》記載齊侯朝見晉侯時“将授玉”,杜預注“授玉,行朝禮”,孔穎達進一步解釋為“升堂授玉於兩楹之間”。
    • 儀式通常在殿堂的特定位置(如東楹之東)進行,細節嚴謹,反映周代諸侯國間的外交規範。
  3. 現代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極低權威性資料提到“授玉”被引申為傳授品德或知識(如玉象征珍貴),例如形容教育行為。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現代比喻性擴展。

建議:研究該詞時,應以《左傳》等古籍及權威注解為主,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適用。

别人正在浏覽...

昂奮抱頭大哭便宴必修科博古家跛觋部試側入長途跋涉從列促忙寸寸點菜端醇多務法源飛遁離俗分母負險不賓俯伛杠彴構妖鼓纛還忌寒郊毫厘千裡黃漆歡天喜地虎視交藤蕉衣解魇金粟尺雞眚撈嘴籠箨莽撞南學偏刻剽賣阒沈人口機械增長潤美儒仙騷牯山陲上鹹五,下登三適用施張庶桀術業汀濆同憂偷暇豚耳頑弊委窩子五行四柱現境狶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