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冷落寂靜的郊野;寒天的郊野。 南朝 梁 江淹 《望荊山》詩:“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唐 沉佺期 《扈從出長安應制》詩:“是節嚴陰始,寒郊散野蓬。” 唐 李群玉 《遊玉芝觀》詩:“木落寒郊迥,煙開疊嶂明。”
(2). 宋 蘇轼 《祭柳子玉文》:“ 郊 寒 島 瘦, 元 輕 白 俗。”後以“寒郊”稱 唐 詩人 孟郊 。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詩:“紅袖共斟将共若,錦囊須佩卻須奚,寒 郊 瘦 島 吟成蟄,煖肉肥肌屏作閨。”參閱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孟東野賈浪仙》。
“寒郊”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冷落寂靜的郊野或寒天的郊野,常用于描繪秋冬蕭瑟的自然環境。例如:
因蘇轼在《祭柳子玉文》中評價“郊寒島瘦”(孟郊詩風清寒,賈島詩風瘦硬),後人以“寒郊”代指唐代詩人孟郊。例如:
該詞兼具寫景與文學評價的雙重功能,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其文學引申義源于蘇轼對中唐詩人風格的經典概括。
《寒郊》一詞指的是寒冷的郊外地區。寒冷意味着低溫,而郊外則表示遠離城市、人煙稀少的地方。因此,寒郊可以理解為氣候寒冷、地處郊外的地區。
《寒郊》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首和八個筆畫。
《寒郊》在簡體中文中常用來形容氣溫低、環境冷清的冬季郊外景象。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寒郊」,發音和意思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寒郊》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1. 冬日的寒郊,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2. 他漫步在寒郊,享受着清冽的空氣。
1. 寒冬:冬季的寒冷。
2. 郊區:城市周圍的較為郁郁蔥蔥、環境較為宜人的地方。
1. 冷僻:偏遠、人煙稀少的地方。
2. 荒原:遼闊而貧瘠的地區。
熱鬧:熱鬧、繁華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