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胸襟狹窄忌刻。 清 鄒弢 《三借廬筆談·曹曉雲》:“乃其始必欲引為己用,至不能援之歸己,遂起與為難,此亦偏刻之至。”
“偏刻”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中文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
性格特征
指性格剛硬、偏執固執,不願妥協。這種性格常表現為堅持己見,忽視他人意見,容易引發人際沖突。例如在團隊合作中,偏刻的人可能因過于堅持自我主張導緻溝通障礙。
胸襟狹窄
部分文獻(如清代鄒弢《三借廬筆談》)将其解釋為“胸襟狹窄忌刻”,即氣量狹小且心懷妒忌,常見于描述因私利排斥他人的行為。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成語場景,現代口語較少使用。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指向性格固執還是心胸狹隘,二者均有負面評價色彩。
《偏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意思是指某人、某事在對待問題、立場或觀點上有偏向性或偏頗的傾向。
《偏刻》這個詞的第一個漢字「偏」的部首是「人」,由11個筆畫組成;第二個漢字「刻」的部首是「刀」,由8個筆畫組成。
《偏刻》一詞最早見于《禮記·曲禮上》:“有不直音者,偏刻析木。有不均親者,分草茅生。”在這裡,它指述評判文字的處理方法,後來逐漸衍化為指批評觀點或立場的偏頗。
《偏刻》的繁體字為「偏刻」。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和現代漢字保持一緻。我無法給出确切的古代寫法,因為這需要進一步研究。
1. 這篇評論《偏刻》之言,沒有全面考慮問題的各個方面。
2. 學術界對于這個理論存在《偏刻》的問題,亟需更深入的研究。
1. 偏見
2. 刻闆
3. 偏執
4. 偏心
5. 刻薄
1. 偏頗
2. 偏私
3. 偏重
4. 片面
5. 偏好
1. 公正
2. 全面
3. 平衡
4. 均等
5. 中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