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寸一寸地。 漢 枚乘 《谏吳王書》:“夫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 宋 蘇轼 《雜說》:“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畝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鋤耰銍艾,相尋於其上者如魚鱗,而地力竭矣。”
(2).每段,每截。《晉書·郄超傳》:“ 超 取視,寸寸毀裂。”
(3).猶言漸漸。 唐太宗 《賦得白日半西山》詩:“岑霞漸漸落,溪陰寸寸生。” 唐 白居易 《中書連直寒食不歸因懷元九》詩:“鬢髮莖莖白,光陰寸寸流。”
“寸寸”作為疊詞使用時有以下三層含義,其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
一、核心釋義
逐一、逐步(常見于描述動作或情感)
例:歐陽修《踏莎行》中“寸寸柔腸”,以“寸寸”細膩化地描繪愁腸百轉的狀态,體現情感的層層遞進。
分成小段或碎片(多用于具象事物)
例:“将木材寸寸截斷”,強調物體被分割成多個短小部分。
漸漸、緩慢(側重時間或狀态變化)
例:“相思弦彈,寸寸撩心”,暗含情感隨時間逐漸加深的意味。
二、字源補充
“寸”本義為長度單位(十分之一尺),後引申出“短小”“細緻”等抽象含義(如“寸陰”指短暫時間)。疊用後強化了原義中的漸進性或微小性,構成上述三層引申義。
三、使用注意
該詞多用于文學表達(如詩詞、散文),日常口語較少使用。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例如“寸寸山河”偏向第一層含義,而“寸寸成灰”可能側重第二層。
《寸寸》一詞意指事物逐漸遞減或衰落的過程,也可以形容微小細碎的片段或顆粒。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時間、空間等的縮小或減少。
《寸寸》這個詞的部首是宀,是表示房屋的部首。它的筆畫數為6畫。
《寸寸》一詞來自于古代的語言,在古代是用來衡量長度的單位,在現代主要用來形容某物逐漸減少的過程。它可以用作名詞,也可以用作形容詞。
《寸寸》的繁體字為「寸寸」。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寸寸》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是「寸寸」。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和用法相同。
1. 他的健康狀況日漸寸寸衰退。
2. 過去的回憶在他心中寸寸消逝。
3. 隨着時間的流逝,他的財富寸寸減少。
組詞:碎寸、寸步難行、分寸
近義詞:逐漸、漸漸、逐步
反義詞:一步到位、快速地、迅速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