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車輛。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舟檝風生,航利名於世世;輪轅雷起,駕禍福於人人。”
(2).喻經世可用之材。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持法》:“ 杜如晦 臨終,委 胄 以選舉。及在銓衡,抑文雅而奬法吏,不適輪轅之用。時議非之。” 唐 戴叔倫 《酬贈張衆甫》詩:“出處寧知命,輪轅豈自媒。”
“輪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該詞本義指車輪和車轅,後引申為車輛的統稱。例如唐代黃滔在《融結為河嶽賦》中寫道:“舟楫風生,航利名于世世;輪轅雷起,駕禍福于人人”,通過“輪轅”與“舟楫”對仗,突出車馬在世俗生活中的作用。
引申為治國或處理實務的人才。唐代劉肅的《大唐新語·持法》提到,杜如晦選拔官員時因偏重法吏而忽視“輪轅之用”,導緻時人批評,此處的“輪轅”即指能協調實務的棟梁之材。
部分資料(如)将“輪轅”解釋為“車輪輻條與連接物的協調關系”,但此說法在其他權威典籍中未見明确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以唐代文獻的原始用法為準。
《輪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大車轎車上連接車輪的部分。
《輪轅》的部首是車(車字旁),共有15個筆畫。
《輪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交通工具,大車轎車上的車轅連接着車輪,使得車輛能夠正常運行。
《輪轅》的繁體字是「輪轢」。
《輪轅》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轅字的上方有一個車字旁。
1. 這輛古代大車的輪轅非常結實,能夠承受重物。
2. 現代汽車的輪轅經過現代技術改良,使用更加安全耐用的材料。
軸轅、車轅、車輪轅、轅戶、車輪轅子等。
車輪。
車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