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方劍的意思、上方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方劍的解釋

(1).即尚方劍。尚方署特制的皇帝禦用的寶劍。古代天子派大臣處理重大案件時,常賜以上方劍,表示授予全權,可以先斬後奏。 宋 陸遊 《書志》詩:“鑄為上方劍,釁以佞臣血。” 明 無名氏 《飛丸記·公館言情》:“新授上方劍,麼魔誰敢縱!”《明史·蔣欽傳》:“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獄中,終難自默,願借上方劍斬之。”

(2).現多稱“上方寶劍”。用以比喻來自上級的口頭指示或書面文件。 達理 《路障》六:“ 秦越 終于拿到一把上方寶劍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廠印了幾千份,分發給各有關單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方劍(又作“尚方劍”)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文化内涵的固定表述,特指中國古代帝王授予臣子行使特殊權力的象征性武器。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記載,該詞源于漢代“尚方”機構,該機構專為皇室鑄造兵器。皇帝将尚方署鑄造的寶劍賜予欽差大臣或将領,代表“代天巡狩”的權威,持有者可憑此劍先斬後奏。

這一制度在《後漢書·蔡邕傳》中有明确記載:“臣荷佩上方,秉旄仗钺”,《漢書·朱雲傳》更具體描述了朱雲谏言“賜尚方斬馬劍”的典故。至明代,上方劍發展為制度化授權,《明史·職官志》記載總督、巡撫等官員受賜後,可對五品以下官員行使緊急處決權。

現代漢語中,“上方劍”演變為成語,比喻上級賦予的特殊權力。該詞條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标注為曆史詞,強調其源于古代政治制度。語言學研究者指出,該詞承載着中國古代“以物代權”的政治文化特征,具有制度語言學研究的典型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上方劍(又稱尚方劍)是中國古代皇權象征之一,具有特殊的曆史含義和現代引申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曆史含義

  1. 起源與功能
    上方劍最初指尚方署特制的皇帝禦用寶劍,代表至高無上的皇權。古代天子将此劍賜予欽差大臣,賦予其處理重大案件的先斬後奏特權。例如宋代陸遊在詩中提到“鑄為上方劍,釁以佞臣血”,體現了其懲奸除惡的象征意義。

  2. 權力象征
    持有者多為處理叛亂、貪腐等要案的官員。《明史·蔣欽傳》記載,大臣曾請求“借上方劍斬之”,凸顯其直接執行皇命的權威性。

二、現代比喻意義

  1. 引申為上級授權
    現代語境中,“上方寶劍”多比喻來自上級的正式文件或口頭指示,用于強調執行任務的合法性。例如小說《路障》中,角色通過上級文件獲得行動依據。

  2. 使用場景
    常見于行政、司法等領域,指代具有強制力的政策或命令,如“環保督察組帶着‘上方寶劍’開展整治”。

三、文化引用與争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典及《明史》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暗約半籌莫展背陰奔湧筚門圭窬財産保全裁慎剗着超影笞刑蟲镂大狐呆掙大來芳桂放逸返真元飛鞚高隱佹佹寒種花霾脖子黃香梅畫日筆畫塗僭僞教材精谛井隧浸淫稽停九娘開疆拓境楷秀勞勞兩傷榴花樽履尾賣炭翁耐朵疲竭貧國魄然泊子樵村漁浦人偶上市公司沙壹麝篝深考水正思歸其雌縮頞停留屯窭托人情忘記萬死猶輕相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