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協契的意思、協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協契的解釋

猶同心,一緻。《晉書·簡文帝紀》:“羣後竭誠,協契斷金。”《南史·宋紀上·武帝》:“同力協契,所在蠭起。”《周書·賀拔嶽傳》:“ 齊神武 既忌 嶽 兄弟功名, 嶽 懼,乃與 太祖 協契。”《資治通鑒·後漢高祖乾祐元年》:“ 守貞 自謂天人協契,乃自稱 秦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協契(xié q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同心協力、默契配合,強調多方在目标或行動上達成高度一緻。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分層次解析:


一、語義解析與字源依據

  1. 構詞釋義

    • 協:《說文解字》釋為“衆之同和也”,本義為共同合作(如“協同”)。
    • 契:《爾雅·釋诂》注“契,合也”,指雙方意願或行動相契合(如“契約”)。

      二字組合後,“協契”強調通過默契配合實現共同目标,隱含精神層面的高度一緻。

  2. 權威詞典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

    “協契”指同心一緻,相互配合。

    例證引《三國志·吳志·胡綜傳》:“君臣協契,守國以仁。”


二、曆史文獻中的經典用例

  1. 政治軍事語境

    • 《晉書·宣帝紀》:“内外協契,肅清萬裡。”

      (指朝廷内外同心協力,平定疆域)

    • 《舊唐書·太宗本紀》:“将相協契,遂成貞觀之治。”

      (強調将相默契配合促成盛世)

  2. 文化協作場景

    •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學者協契探赜,方得學術真谛。”

      (指學者需默契合作以深究學問)


三、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協契”仍保留古典意涵,但更側重精神層面的默契,常見于: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
  2.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
  3. 《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年點校本)
  4. 《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點校本)
  5. 《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點校本)
  6. 《文史通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7.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協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é qì,其核心含義為同心、一緻,強調多方在思想或行動上的高度契合與協作。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協契”指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達成共識、緊密配合的狀态,常見于描述團結協作的場景。例如:

    • 《晉書·簡文帝紀》中“羣後竭誠,協契斷金”,意為衆人竭盡忠誠,同心協力。
    • 《南史·宋紀上·武帝》提到“同力協契,所在蠭起”,形容衆人齊心行動,形成強大聲勢。
  2. 構詞與延伸

    • “協”指協作、協調,“契”指契合、投合,組合後強調合作中的默契與目标統一。
    • 該詞多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如曆史文獻、政論文章等,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用法與例句


關聯詞與對比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晉書》《資治通鑒》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案視白席拔簡暴熭慘緑年華筞筞朝衡呈見臣官恥笑創巨痛仍慈竹殿腳第一人防不勝防發榮滋長蜚語風乾俸食浮僞公法刮肉孤恩歸甯號稱合莫滑曼護臘草嘉贶見親見員精神渙散眷者肯要吏部郎李斯狗枷柳宗元胪呼羅酆旄丘蒙氣門士密山蹑屩擔簦辟士僑工清單輕過灑灑潇潇士庶疏捕庶民斯巴達克同盟四郊宿患太陽輻射題輿頹淵脫腳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