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 宋 曾鞏 《襄州乞宣洪二郡狀》:“竊念臣為有私便,欲乞就移 洪州 或 宣州 一任,情願守待遠闕,謹具狀奏聞,伏候勅旨。”《水浒傳》第六五回:“守待冬盡春初,雪消冰解,那時再來打城,亦未為晚。”《元典章·吏部四·守阙》:“已除官員,豫赴任所守待,例合禁止,若有違反,臨時詳斷。”
“守待”為漢語複合動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由“守”與“待”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堅守某地或保持某種狀态以等待特定對象或時機”,強調行動中的堅持性與目的性。
從構詞法分析,“守”在《說文解字》中解為“守官也”,本義指官吏的職責,引申為保持、護衛;而“待”在《爾雅》中釋作“竢也”,即等候之意。二者結合後,“守待”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固守以待,有所期望”(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3版),如《後漢書·耿弇傳》載“嬰守待援兵”即用此義。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軍事與倫理場景,如《孫子兵法》注疏中強調“守待敵之可勝”,體現戰略防禦思想;儒家典籍中則引申為道德層面的堅守,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提及“君子守待天命”。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體,常見于曆史題材作品或學術論述(來源:中華書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修訂版)。
“守待”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可能是古語、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組合詞。根據字面拆解分析:
單字釋義
組合含義推測
使用建議 因該詞非常用詞彙,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例如:
若您能提供更多出處或語境,可進一步精準解析。
哀告賓服遨逰本性難移不得已饬盡鸱尾辭去道不相謀搭腔登泰山記敵虜斷乳而姬壺方人帆海飜然風風傻傻骨咄鬼樂官過賬暵魃寒邸含虛诃貶鶴嘴鎬賤發抗世枯河騋牝老憊厲兵秣馬糲米漫面密銜男生女腳缥氣浦嶼潛神默記清興棄其餘魚權門商飙館善平少焉神密沈塞詩手詩壇熟橡膠絲牽肅烈條辨廷尉平挽引香麞消禳小異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