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糙米。《韓詩外傳》卷二:“ 曾子 褐衣緼緒,未嘗完也;糲米之食,未嘗飽也。”《新唐書·高適傳》:“監軍諸将不恤軍務,以倡優蒲簺相娛樂, 渾 隴 武士飯糲米日不厭,而責死戰,其敗固宜。”
“糲米”指未經精磨的糙米,其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字義解析
“糲”由“米”和“厲”構成,“厲”表粗糙之意,合指未精細加工的米。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史記·刺客列傳》提到“糲粢之食”,形容粗劣的飲食。
具體特征
曆史與文化關聯
古代因加工技術限制,糲米是平民主要口糧,常與“粗粝”“糙食”等詞并用,象征清貧生活。例如《漢書》中“食糲粝”描述簡樸飲食。
現代應用
因健康飲食觀念普及,糲米(糙米)重新被重視,常用于低GI飲食或減肥食譜,需浸泡後烹煮以改善口感。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糧食分類或具體文獻用例,可查閱《說文解字》等典籍。
糲米(lì m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糲指的是一種用來釀造酒的糯米,而米則是大家熟悉的主食之一。
糲這個字由米和粟兩個部首組成,部首米表示與米相關,部首粟意味着與谷物相關。糲共有10個筆畫。
米(mǐ)是由米部和米字旁組成,米字旁表示與糧食、糊塗有關,米部表示與谷物有關。米共有6個筆畫。
糲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是描述一種用來釀酒的糯米的名稱。
在繁體字中,糲米的寫法為糲米。
在古代,糲米的寫法為糲□。其中,“糲”表示與釀酒相關,“□”則為提示與谷物有關的部分。
1. 他們用糲米釀造了一種獨特的美酒。
2. 糲米是農村地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
糲酒、糲米飯、糲糟
糯米、黏米
大米、白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