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的意思、不得已的詳細解釋
不得已的解釋
[cannot but;have to] 無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迹。——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詳細解釋
無可奈何;不能不如此。《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漢書·景帝紀》:“乃者 吳王 濞 等為逆,起兵相脅,詿誤吏民,吏民不得已。” 顔師古 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從之,非本心也。” 元 無名氏 《千裡獨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 曹丞相 。”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這三道防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要是我能夠集中資金在一個地方辦廠,那發展會更大的。”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得已的解釋 .謂得以了結。《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 嘗有 櫟陽 逮,乃請 蘄 獄掾 曹咎 書抵 櫟陽 獄掾 司馬欣 ,以故事得已。”.謂出于自己的意願。 唐 王昌齡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遠侯 ,史
專業解析
"不得已"是一個漢語常用詞,其核心含義是指在某種客觀條件或形勢逼迫下,出于無奈或沒有其他選擇而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或處于某種狀态。它強調行為或決定并非出于主觀意願,而是迫于外部壓力或現實困境。
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得": 在這裡表示"能夠"、"可以"。
- "已": 表示"停止"、"完結"。
- "不得已": 字面意思是"不能夠停止"、"無法罷休"。引申為情勢所迫,無法避免或推脫,隻能如此做。它表達的是一種被動、無奈、别無選擇的心理狀态和行為動機。
-
詞典釋義(綜合權威來源):
-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不得已"指"無可奈何;不能不如此"。例如:"萬不得已"、"實在不得已,隻好親自去一趟"。
- 《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更為詳盡:"無可奈何;不能不如此"。并舉有《老子》中的經典用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意指戰争是兇器,君子隻有在萬般無奈、别無他法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它。
- 《古代漢語詞典》同樣解釋為"無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
語用特點與常見搭配:
- 強調客觀逼迫性: "不得已" 的重點在于強調導緻行為的原因是外在的、強制的、無法抗拒的客觀因素(如環境、形勢、規則、他人要求、突發狀況等),而非主觀意願。
- 表達無奈情緒: 使用者通常帶有一種遺憾、勉強、不情願的情緒。
- 常見結構:
- "不得已而...": 這是最經典的用法,表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例如:"不得已而為之"(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去做這件事)、"不得已才同意"。
- "實/萬/迫不得已": 用"實"、"萬"、"迫"等詞加強"無奈"和"别無選擇"的程度。如"萬不得已"(實在沒有辦法,實在不行)、"迫不得已"。
- 作狀語或定語: 如"這是不得已的辦法"、"他不得已離開了家鄉"。
-
與近義詞的辨析:
- "無奈": 雖然也含有"沒有辦法"的意思,但"無奈"更側重于描述主觀上的無力感、惋惜或認命的心态,其客觀逼迫性不如"不得已"強烈。"無奈"可以單獨使用或作形容詞("很無奈"),而"不得已"通常需要與後續行為連用(如"不得已而...")或搭配程度副詞("萬不得已")。
- "被迫": 強調受到外部壓力或強制力而做某事,其"被迫"的程度通常比"不得已"更直接、更強烈,有時甚至帶有不情願但被強迫的意味。"不得已"則更強調在特定情境下沒有更好的選擇。
-
文化内涵:
- "不得已"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對"勢"(客觀形勢、趨勢)的認知,承認個體在強大外部力量面前的有限性。
- 它也常與儒家思想中關于"權變"(在特殊情況下變通地處理問題)的概念相聯繫,即在堅守原則("經")的同時,面對"不得已"的情況時允許采取變通措施("權")。
"不得已"是一個表達因客觀情勢所迫、别無選擇、隻能無奈采取行動的漢語詞彙。它揭示了行為背後的被動性和無奈感,強調原因在于外部不可控因素而非主觀意願。其經典結構是"不得已而...",常與"萬"、"迫"等字連用以加強語氣。
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94). 《漢語大詞典》.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釋義可在相關辭書數據庫或權威線上詞典平台如"漢典"(www.zdic.net)查證)
-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1998). 《古代漢語詞典》. 北京:商務印書館. (釋義可在相關辭書數據庫或權威線上詞典平台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不得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ù dé y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被迫采取某種行動,違背本意但别無選擇。例如《老子》中提到“不得已而用之”,強調隻有在别無他法時才會使用某種手段。
出處與典故
-
古典文獻
-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 宋代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迹。”
-
近現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因現實壓力或困境而被迫做出的選擇,如“賣房救急是不得已的決定”。
使用場景與例句
- 生活困境:人到中年不得已,需承擔家庭責任而無法自由選擇(如工作、生活壓力)。
- 曆史與文學:如“不得已而戰”“不得已隱姓埋名”。
- 現代語境:
- “他不得已轉讓了店鋪。”(經濟壓力)
- “迫不得已,我隻能接受這份工作。”(職場選擇)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無可奈何、迫不得已、别無選擇
- 反義詞:心甘情願、主動為之
補充說明
英文可譯為“act against one’s will” 或“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該詞帶有較強的被動性和無奈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鮟鱇白菜白粳蛏幹城阚沉滓泛起充诎傳梆磁帶大筆一揮打診電子遊戲機鼎右笛韻堕馬妝法筆绯衣風論俸食扶佐歸命黑彜合正禍及池魚薦導嬌妻澆濕家墅金花菜聚攏庫狄燐亂芒粟玫瑰柱悶弓兒迷倦蓦駮内城京靴拍髀排印旁文剩義皮闆迫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欽仰窮夕日昃旰食軕子燒丹鍊汞生憂蘇公笠天靈蓋跳二神通然王父望瘗圍追堵截小龍團逍遙座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