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中樞之權。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朕秉籙禦天,握樞臨極。” 唐 駱賓王 《又破設蒙儉露布》:“然則大人拯物,上聖乘時,法乾坤以握樞,體剛柔而建極。”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用違其才》:“本朝如 馬端肅 、 楊襄毅 兩太師,前後握樞秉銓,俱有稱於時,真全才也。”
"握樞"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文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及擴展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掌握中樞權力或核心地位。該詞由"握"(掌控)和"樞"(門軸,引申為關鍵)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掌控關鍵軸心。南朝齊王融在《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中寫道:"朕秉籙禦天,握樞臨極",即用此意表達帝王對政權的掌控。
二、比喻擴展
三、文獻特征 該詞常見于古代政論文章與軍事奏報,帶有強烈的權力象征色彩。其使用語境多與"禦天""臨極""建極"等宏大詞彙并列,強化權威性表達。
字義溯源:
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修辭場景。如需更完整的古代用例,可查閱《全唐文》《昭明文選》等典籍。
《握樞》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握」的部首為「扌」,總計12畫;「樞」的部首為「木」,總計8畫。
「握樞」一詞源于《漢書·刑法志》中的記載,原意是指握住門闩、櫃門等的門把手,用力關閉或打開。後來,該詞引申為控制或主宰事物的關鍵所在,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握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握樞」,字形保持基本一緻,隻是「樞」的上部結構稍有變化。
古代漢字寫法中,并無特定的「握樞」寫法。在古代文獻和碑刻中,可以發現一些變體字,但整體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
以下是「握樞」的例句:
1. 他是這個項目的握樞人,決定着整個計劃的成敗。
2. 這本書的握樞章節是最精彩的一部分,讀完之後很有啟發。
3. 英語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握樞語言之一,掌握它對職場發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與「握樞」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握手、握緊、握持
近義詞:主宰、掌控、控制
反義詞:被動、從屬、不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