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llect;store up]∶收集保藏
他的最大爱好是收藏古画
(2) [house]∶收起来保存
在冬季把游艇收藏起来
(3) [jewellery in store]∶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唐· 杜牧《阿房宫赋》
收聚蓄藏;收集保存。《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倖。”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变凉为寒,万物收藏之时也。”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
亦作“ 收臧 ”。收殓埋葬。《后汉书·刘玄传》:“ 刘恭 夜往收臧其尸。”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蒙君之恩,父丧收藏。”《梁书·武帝纪中》:“掩骼埋胔,仁者用心。其下 青州 悉使收藏。”
“收藏”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可从不同层面理解,以下是综合解释:
行为层面
指对有价值或感兴趣的物品进行收集、保存和管理的行为。例如:收集艺术品、古籍、邮票等(,,)。
物品层面
指被收集的具体物品,即“收藏品”。常见类型包括古董、钱币、书画等,通常具有稀缺性、历史性或艺术性(,)。
主体层面
指从事收藏活动的个人或机构,如收藏家、博物馆等。他们通过专业知识鉴别、研究藏品(,)。
文化传承
收藏品承载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社会变迁的实物证据。例如古籍保存了古代思想,瓷器反映工艺发展(,)。
艺术与审美
通过鉴赏藏品提升艺术修养,如书画收藏培养审美能力()。
经济价值
部分藏品随时间增值,兼具投资属性,如稀有邮票、限量版艺术品(,)。
精神寄托
收藏常与个人情感联结,如家族传承物品、旅行纪念品等()。
《阿房宫赋》中“燕赵之收藏”即指代珍宝,体现收藏自古与财富、文化的关联()。
如需更详细分类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博物馆资料或专业收藏期刊。
汉字“收藏”是由“攵”和“方”两个部首组成,总计12个笔画。
“收藏”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阳货》中:“君子藏器于身,待诏于邦,而不可任也。”意为君子在身上隐藏宝贵的器物,等待国家的需要时再提供。后来,“收藏”逐渐演变为指寻觅和保管珍宝、文物、艺术品等有价值的物品的行为。
“收藏”的繁体为“收藏”,与简体字形相同。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收藏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收”字的下面多有一个横折,而“藏”字的右上角则有一个“隹”形。
1. 他收藏了许多珍贵的邮票。
2. 这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
1. 收藏家:指喜好收藏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
2. 收藏品:指收藏家珍视并收藏的物品,如字画、古董等。
3. 收藏室:专门用来存放和展示收藏品的房间。
珍藏、保藏、著录
丢弃、抛弃、遗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