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席的意思、上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席的解釋

(1).受尊敬的席位。《三國志·魏志·呂布傳》“ 邈 詣 袁術 請救未至,自為其兵所殺” 裴松之 注引《獻帝春秋》:“公居軸處中,入則享于上席,出則為衆目之所屬。” 唐 姚崇 《春日洛陽城侍宴》詩:“ 堯 樽臨上席, 舜 樂下前溪。” 沙汀 《在其香居茶館裡》:“你知道麼,我坐上席會頭昏的,--沒有那個資格!”

(2).上等的酒席。 曹禺 《原野》第一幕:“我唸叨着婆婆好,閻王爺一輩子也不請您吃上席去。”

入席。《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一直到晚,不得上席,要等着 趙雲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席”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受尊敬的席位
    指宴席或正式場合中最尊貴的位置,通常體現傳統禮儀中的尊卑秩序。例如:

    • 《儒林外史》中描述有人“一屁股坐在上席”,突顯其失禮行為。
    • 唐代姚崇詩雲:“堯樽臨上席,舜樂下前溪”,借古喻今表現尊位。
  2. 上等的酒席
    引申為規格較高的宴席,如曹禺《原野》中“閻王爺一輩子也不請您吃上席去”,以反諷強調待遇差異。


二、具體應用場景

  1. 傳統餐桌方位
    在八仙桌等傳統宴席布局中,面朝大門的座位為上席,且左側為“一席”、右側為“二席”。
    示例:若客廳内設宴,主賓坐于面向門的位置,背門者則為陪客或晚輩。

  2. 入席動作
    部分文獻中,“上席”也指開始入座或開席。如《二刻拍案驚奇》提到“外邊隻要上席”,即準備開宴。


三、文化延伸

“上席”既指空間上的尊位,也包含禮儀和等級内涵,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儒林外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席

《上席》是一個中國常用詞語,用來表示在宴會或聚會上坐在主位或尊貴位置。它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上(一)和席(巾)。上表示在高處、重要地位,席則表示座位或坐席。

此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宴會禮儀。在古時候,人們在宴會上會根據地位高低進行座次安排,主人或地位尊貴者坐在高處,也就是上席。這樣的安排體現了古代中國社會等級制度和尊卑觀念。

與簡體漢字的“上席”對應的繁體字是「上蓆」,字形上多了一個蓆(xí)部分,表示座位上鋪的墊子材料。在繁體字中,「上蓆」仍然保留着古代文化的痕迹。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上席一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差異。然而,由于字形和字義的演變,字的外形可能有一些微小的改變。

一些關于上席的例句: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與上席相關的詞語有:

近義詞可以是主位、尊貴席位等,反義詞可以是平席、座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