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诘武的意思、诘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诘武的解釋

猶講武,治兵。 明 李東陽 《應制啟沃詩·講武》:“ 周 代守成方詰武, 漢 廷習射本稱文。” 清 阮元 《駕幸南苑大閱恭紀》詩:“端為太平親詰武,簫鐃歸唱帝之回。”參見“ 詰戎治兵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诘武”的釋義與探源

根據權威漢語辭書的查證,“诘武”一詞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或固定詞組,在《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源》《辭海》等主要工具書中均未收錄該詞條。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诘”與“武”的本義進行推斷,并需注意可能的訛誤或特定語境用法。

  1. 語素解析:

    • 诘 (jié): 本義為追問、責問、盤問。如《說文解字》:“诘,問也。”引申為查究、追究、曲折等義。在古文中也常與“屈”或“佶”通假,表示曲折或健壯。
    • 武 (wǔ): 本義與軍事、勇力、搏鬥相關。如《說文解字》:“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泛指武力、軍事、勇猛、技擊等。
  2. “诘武”的可能含義推測: 結合兩個語素的本義,“诘武”可能意指:

    • 責問武力/軍事行為: 強調對使用武力或軍事行動的質疑、追究或批判。此解側重“诘”的責問義與“武”的軍事義結合。
    • 盤查武備/軍事事務: 指對軍事裝備、軍隊情況或戰争相關事務進行查問、考核。此解側重“诘”的查究義與“武”的軍事義結合。
    • 曲折的武力/非正規軍事行動: 若“诘”取“曲折”義(較少見,需特定語境),則可能指非正面的、迂回的或非正規的武力運用方式。
    • 健壯的武力: 若“诘”通“佶”(健壯),則可能形容強健有力的武力(此解更罕見,且“佶”本身有健壯義,通假必要性低)。
  3. 重要提示與建議:

    • 非标準詞彙: 必須強調,“诘武”并非現代漢語規範詞彙,其使用極其罕見,且未被權威辭書收錄。其确切含義需依賴具體上下文判斷。
    • 可能的訛誤: 用戶需确認是否為“诘屈”(形容文句艱澀難懂)、“佶屈”(同“诘屈”)或“诘戎”(見于古文,指治理軍事)等詞的誤寫。其中“诘戎”是古語詞,意為“治兵,整治軍事”,《尚書·周書·立政》有“其克诘爾戎兵”句。
    • 語境依賴: 若在特定文本(如古籍、特定領域文獻或網絡用語)中遇到此詞,其含義需嚴格依據該語境分析。

結論: “诘武”一詞在标準漢語辭書中無收錄,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其含義需拆解為“诘”(責問/查究/曲折)與“武”(軍事/武力)進行推測,可能指向“責問武力”、“盤查武備”或“曲折的武力”等意,但均屬推測且缺乏廣泛認可。用戶應首先核查是否為“诘戎”(治兵)、“诘屈”(艱澀)等詞的誤寫,并依據具體使用語境确定其意。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诘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釋義
    “诘武”讀作jié wǔ(注音:ㄐㄧㄝˊ ㄨˇ),意為講習武事、治理軍隊。該詞由“诘”(本義為責問、整頓)和“武”(軍事、武力)組合而成,引申為通過整頓和訓練來強化軍事能力。

  2. 文獻例證

    • 明代李東陽在《應制啟沃詩·講武》中寫道:“周代守成方詰武,漢廷習射本稱文”,表明周代通過“诘武”鞏固政權。
    • 清代阮元《駕幸南苑大閱恭紀》詩雲:“端為太平親詰武,簫鐃歸唱帝之回”,描述帝王為維護太平而親自整頓軍隊的場景。
  3. 關聯詞彙
    “诘武”與“诘戎治兵”相關,後者出自《尚書·周官》,意為整頓軍事、訓練士兵,兩者均強調軍事管理的嚴謹性。

  4.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曆史研究,屬于生僻詞彙。

總結來說,“诘武”是古代對軍事訓練和軍隊治理的雅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八公山半開門兒貝奧武甫陛楯比肩疊迹倡議車駕從放蹙逼打赤腳戴目打搶電沫東園匠杜秋娘販夫返工傅堞伏臈幹證瓜果官費光栅孤立無援函牛嘿喻話巴戲環境污染環屈江海客交迹接談吉光鳳羽九經客傳苦際聯播斂影逃形裂葉風曆訪馬資篾籮命車男盜女娼南亞牛奶杮樸潔披霄決漢剖腹産樸陋秋标綦繡梢工身圖詩勢順機訟辯塑料天主教銷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