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始的意思、五始的詳細解釋
五始的解釋
(1).《春秋》紀事,始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等五事,謂之“五始”。《漢書·王褒傳》:“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而已。” 顔師古 注:“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正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國之始,是為五始。” 隋 牛弘 《請開獻書之路表》:“ 孔子 以大聖之才……正五始而修《春秋》,闡十翼而宏《易》道。”《舊唐書·肅宗紀》:“《春秋》五始,義在體元,惟以紀年,更無潤色。”
(2).指物質構成的五種變化過程。 遼 希麟 《續一切經音義》卷五引《三五曆記》:“氣象未分,謂之太易;元氣始萌,謂之太初也。氣象之端,謂之太始;形變有質,謂之太素也。質形已具,謂之太極也。斯為五始也。”
詞語分解
- 五的解釋 五 ǔ 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颛顼、
- 始的解釋 始 ǐ 起頭,最初,與“終”相對:開始。始終。始祖。始創。周而複始。 才,剛才:方始。始悟(才覺悟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初末終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五始"是中國古代經學(尤其是《春秋》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特指《春秋》紀事開篇所蘊含的五種開端性義例。其具體含義如下:
一、核心定義
"五始"指《春秋》首句"元年春王正月"所包含的五種象征天地人事秩序之始的要素:
- 元:歲之始(代表天地化生的本源)。
- 春:時之始(四時更替的開端)。
- 王:人道之始(王者受命于天,統理人倫)。
- 正月:政教之始(王者頒布政令、确立制度的起點)。
- 公即位:一國之始(諸侯國君承嗣祖業,治理邦國)。
二、詳細釋義與思想内涵
-
"元"為歲始:
- 指"元年",即君主即位或改元的第一年。"元"有"本原"、"開端"之意,象征天地萬物生成的起點。《春秋》以"元"紀年,體現"大一統"思想,強調王者政教始于天道。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雲:"謂一元者,大始也。"
- 思想内涵:體現"王者當法天立道",以"元"統攝萬物,确立統治的合法性與神聖性。
-
"春"為四時之始:
- 指春季。古人以春為四時之首,萬物複蘇之時。《春秋》書"春",表示遵循天時,記錄事件發生的季節背景。
- 思想内涵:強調王者施政需順應天時,體現"敬天授時"的觀念,将自然秩序與人間政事相聯繫。
-
"王"為受命之始:
- 指周天子(王)。"王正月"表明奉行周王頒布的正朔(曆法),象征諸侯國尊奉周天子為天下共主,承認其受命于天的權威。
- 思想内涵:核心在于"尊王",強調政治秩序以天子為頂點,諸侯須恪守君臣之分,維護中央權威與天下統一。
-
"正月"為政教之始:
- 指周曆的正月(大緻相當于夏曆十一月)。"正月"表示采用周天子頒布的曆法,是一年政教活動的開端。
- 思想内涵:象征王者"改正朔,易服色",确立統治的法度與規範("政教之始"),體現"王者改制"以應天命的理念。
-
"公即位"為一國之始:
- 指魯國國君(公)即位。雖然《春秋》首句未明寫"公即位",但按《春秋》筆法,此句已隱含魯隱公即位之意(後因故未書)。
- 思想内涵:表明諸侯國君作為天子分封的統治者,其即位是邦國治理的開端,需上承王命,下安黎庶,完成"國君之職"。
三、思想價值與文化意義
"五始"說集中體現了漢代公羊學對《春秋》"微言大義"的闡發:
- 構建宇宙-政治秩序:将天(元、春)、天子(王)、諸侯(公即位)、政教(正月)納入一個緊密關聯的體系,論證了以天子為中心的等級秩序合乎天道。
- 強調"大一統":通過"王正月"突出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的地位,維護政治統一。
- 彰顯"王道"思想:要求統治者法天而行,推行仁政,建立符合天道的政治倫理規範。
- 奠定《春秋》學基礎:"五始"作為解讀《春秋》的開篇義例,深刻影響了後世經學的發展。
權威參考來源:
- 董仲舒《春秋繁露》:漢代大儒董仲舒在其著作中系統闡釋了"五始"思想,是理解該概念的核心文獻。(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或相關研究著作)
- 班固《漢書·律曆志》:記載了"五始"的具體内容及其與曆法、正統的關系。(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
- 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诂》:東漢經學家何休在注解《公羊傳》時對"五始"有詳細解說。(可參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
- 《春秋》經文(隱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是"五始"說的文本依據。(可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網絡擴展解釋
“五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春秋》紀事的五種開端
這一含義源于古代史書《春秋》的編纂體例,指紀事時開篇強調的五個要素:
- 元年:帝王紀年的起始年份,象征時間循環的起點。
- 春:四季之首,代表自然周期的開始。
- 王:周天子的正統地位,體現政治權威的合法性。
- 正月:曆法中的首月,象征曆法系統的開端。
- 公即位:諸侯國君繼位,标志一國政權的确立。
這一概念在《漢書·王褒傳》等古籍中被多次提及,強調通過“五始”确立曆史書寫的正統性。
二、物質構成的五種變化過程
該解釋源自古代哲學對宇宙生成的描述,将物質演化分為五個階段:
- 太易:無形無質的混沌狀态;
- 太初:元氣開始萌發;
- 太始:氣象初步形成;
- 太素:物質具備基本形态;
- 太極:形質完全成熟,萬物生成的基礎。
此理論見于遼代《續一切經音義》引用的《三五曆記》,反映了古人對宇宙起源的哲學思考。
補充說明
作為成語,“五始”可引申為事物的重要起點或關鍵起源,強調初始階段對整體發展的決定性作用。需注意不同語境下的具體指向,例如曆史典籍多指《春秋》體例,而哲學文獻則側重宇宙生成論。
别人正在浏覽...
按甲寝兵本草不饒傳掌出廠價寸産雕悴帝畿廢官腹儉腹胪高阡攻昧鼓釣歸蕃閨闱惠顧蹇骧見遇焦悶京華敬惶九臼皲裂沮擾恐慌匮餧略刃羅襦賣帳木桃搦管俳諧文佩青殍餓怯恇青墨婘屬燃放人財兩失人蓡任屬軟脂飒灑森林深壁固壘食格輸币束擔蜀犬訴長道短田臯蛻皮吐翕汪踦衛國畏懼缊着蝸迹險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