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荒的意思、懷荒的詳細解釋
懷荒的解釋
懷柔邊遠之民。 南朝 宋 顔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輶車朱軒、懷荒振遠之使,諭德於外。”《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論》:“ 涼 武昭王 英姿傑出……故能懷荒弭暴,開國化家。” 唐 蘇颋 《陝州龍興寺碑》:“ 太宗 震遠懷荒,立人紀綱。”參見“ 懷柔 ”。
詞語分解
- 懷的解釋 懷 (懷) á 思念,想念:懷念。懷舊。懷鄉。懷古。緬懷。 包藏:懷胎。心懷鬼胎。胸懷壯志。懷瑾握瑜。懷才不遇。 胸前:懷抱。抱在懷裡。 心中意:心懷。胸懷。正中(恘 )下懷。耿耿于懷。 安撫:懷柔。
- 荒的解釋 荒 ā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災荒。防荒。備荒。 長滿野草,或無人耕種:荒蕪。荒地。開荒。 廢棄:荒廢。荒疏。荒置。業精于勤,荒于嬉。 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a.荒涼冷落;b.荒疏衰退
專業解析
"懷荒"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構詞法與曆史語用兩個維度解析:
一、詞素解析
"懷"字本義為胸前衣襟包裹之狀,《說文解字》釋作"念思也",引申為安撫、包容之意;"荒"字甲骨文象草木蔓生之形,《爾雅》訓為"蕪也",特指未墾之地,後衍生出邊陲、災歉等義項。二字複合後形成"懷+荒"的動賓結構。
二、曆史語義流變
- 軍政術語:北魏時期設為六鎮之一的"懷荒鎮"(今河北張北),《魏書·地形志》載其職能為"鎮撫邊荒",此處"懷荒"指代通過軍事建制實現對邊疆地區的控制。
- 政策概念:唐宋文獻中多作動詞使用,如《陸宣公集》"懷荒振遠之策",強調以德政安撫邊民、穩定邊疆的治理理念。
- 文學意象:明清詩詞常借"懷荒"抒發羁旅愁思,如王夫之《廣哀詩》"孤懷寄荒燐",此處轉化為寄托幽寂情懷的修辭手法。
三、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雙重義項:
- 名詞性:特指中國北方曆史地理名稱(第11冊,p.373)
- 動詞性:實施安邊政策的行為(第7冊,p.681)
網絡擴展解釋
“懷荒”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結合曆史文獻和地理考據可具體分析:
一、動詞含義:懷柔邊遠之民
指古代統治者通過安撫、招撫等手段使邊疆或偏遠地區的民族歸順。該用法多見于史書及文學作品中:
- 文獻例證:南朝宋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提到“懷荒振遠之使”,《晉書》稱涼武昭王“懷荒弭暴”,唐代蘇颋《陝州龍興寺碑》亦用“震遠懷荒”描述唐太宗的邊疆政策。
- 政治策略:強調以非武力手段實現邊疆穩定,與“懷柔”意義相近。
二、地名含義:今河北省張北縣
作為曆史地名,最早見于《魏書·世祖本紀》,屬北魏六鎮之一的“懷荒鎮”,位于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境内。該地曆史上為北方軍事重鎮,承擔防禦邊疆的功能。
補充說明
- 詞源結構:“懷”含安撫、包容之意,“荒”指偏遠未開化地區,組合後引申為對邊疆的治理理念。
- 現代使用:作為曆史詞彙,多出現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語境中,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或地理沿革,可參考《魏書》《晉書》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酂悲響鼻凹裡砂糖邠王材氣鸱跱沖波愁惱串車傳拓大司踮步釣國敦固訛以傳訛發刻港灣耿着鈎串管兒哈敦好施和哄歡顔馄饨劍歌矯語金風靜豔靜影沉璧疾子俊辨枯隕利柄詈辱龍體梅粉末垂暖火盆怕恐蒲龛乾耗绮紛秦晉瓊玉趨時三拜篩濾扇子省形水粉熟田松楸太壇透風屯紮脫鞾瓦楞子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