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thography] 用石版印刷
(1).石上的形似文字的紋理。《三國志·吳志·孫晧傳》“ 鄱陽 言 歷陽 山石文理成字”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歷陽縣 有石山臨水,高百丈,其三十丈所,有七穿駢羅,穿中色黃赤,不與本體相似,俗相傳謂之石印。又雲:‘石印封發,天下當太平。’”《資治通鑒·晉武帝鹹甯二年》:“ 歷陽 長上言石印發, 吳主 遣使者以太牢祠之。”
(2).平版印刷的一種。即利用多孔石質平版,經處理後,做印版進行印刷。 魯迅 《熱風·望勿“糾正”》:“這書(《花月痕》)最初是木刻的,後有排印本;最後是石印,錯字很多,現在通行的多是這一種。”
“石印”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自然石紋
指石頭表面自然形成的形似文字的紋理。例如《三國志》中記載的歷陽山石,其紋理被民間稱為“石印”。這類現象常被古人視為祥瑞或神秘象征。
印刷工藝
屬于平版印刷技術,核心原理是利用石材吸墨性與水油不相容的特性。具體流程包括:
拓展說明:
現代語境中“石印”多指印刷術,而古代文獻中的“石印”常描述自然石紋。需注意區分成語“石印”中“刻石為章”的引申義(象征權力身份)。
《石印》是指使用石頭制作的印章,用于蓋章、标識、認證等目的。這種印章通常由硬質石制成,表面雕刻有各種文字、圖案或印記。
《石印》的拆分部首為石(石字頭)和印(卩字底),由6個筆畫組成。
《石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時期。在古代,人們發現用石頭制作印章非常方便,可在多種材質上留下清晰的印迹,并且容易保護和保存。因此,這種方式很快就流行開來,成為一種重要的印章制作方法。
《石印》的繁體字為「石印」,與簡體字寫法一緻。
在古代,「石印」一詞以繁體字「石印」來書寫,沒有太多變化。使用石制印章的做法在古代非常普遍,因此在文獻或碑文中很常見。
1. 他使用石印在文件上蓋了個章,表示認可。
2. 博物館裡展示的古代文物上都有石印留下的印迹。
3. 石印的制作需要高超的雕刻技巧。
1. 石頭:指自然形成的固态礦物物質。
2. 印章:指用于蓋章、認證文件的工具。
3. 制作:指制造、創建某物的過程。
近義詞:石刻、石版、石雕
反義詞:木印、紙印、金屬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