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牽連涉及。 漢 王充 《論衡·謝短》:“夫三王之事雖近矣,經雖不載,義所連及。” 宋 李元綱 《厚德錄》卷一:“會 脩 甥嫁為 脩 從子 晟 妻,與人淫6*亂,事覺,語連及 脩 。”《娛目醒心編》卷五第一回:“隻因究治一小人之黨,連及國戚大臣。”
(2).連續。 宋 周密 《癸辛雜識續集·地連震》:“ 春秋 二百四十二年地震者五,今連及三震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連及漢語 快速查詢。
“連及”是古代漢語中的一種修辭或表達方式,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牽連涉及
指因某事件或人物而關聯到其他事物或人,常見于文獻中的責任連帶或案件牽連。例如:
連續
表示動作或狀态的延續,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
作為古漢語修辭術語,又稱“連文”“連類而及”,指為湊足音節或增強表達效果,在詞的前後添加意義相近或相反的詞。
“連及”既指實際關聯,也指修辭手法,需結合語境判斷。其修辭功能體現了漢語表達的靈活性與音韻追求。更多實例可參考《左傳》《論衡》等古籍。
「連及」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表示事物相互關聯或相互涉及。它常用于表達兩個或多個事物之間有一定的聯繫或關系。
「連及」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辶」和「午」兩個部首。其中「辶」是走之意,表示動作,「午」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牛。這個字一共有10個筆畫。
「連及」是漢字的簡化字,它的繁體形式是「連及」。在簡化字的推行過程中,為了簡化書寫和提高認讀速度,「連及」被簡化為「連及」。
在古代,「連及」的寫法略有差異。它的古字形類似于「連」和「吉」的結合,表示在連續中具有合適、順利的意思。曾在《說文解字》等古代字書中出現過。
1. 這兩個問題相互連及,不能單獨看待。
2. 戰争的影響伸延到了整個國家,方方面面都受到了連及。
1. 連接:表示将兩個事物或要素聯繫在一起。
2. 及時:表示事情發生後立刻行動。
1. 涉及:表示事物與另一事物有關聯。
2. 影響:表示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産生的作用。
排斥:表示事物之間互相不接受或不容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