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條诘的意思、條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條诘的解釋

逐條诘問。《新唐書·食貨志四》:“戶部侍郎 張平叔 議榷鹽法弊,請糶鹽可以富國,詔公卿議其可否。中書舍人 韋處厚 、兵部侍郎 韓愈 條詰之,以為不可, 平叔 屈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條诘”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古文用法,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詞義解釋

條诘(tiáo jié):意為“逐條诘問”,即對某個問題或主張的每一條内容依次進行質問、駁斥。

曆史用例

該詞在《新唐書·食貨志四》中有明确記載:唐代戶部侍郎張平叔提議改革鹽法,認為“粜鹽可以富國”,但中書舍人韋處厚和兵部侍郎韓愈通過“條诘”逐條駁斥其主張,最終使張平叔放棄提議。

使用場景

  1. 文獻語境: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曆史記載中,描述對政策、主張的系統性質疑。
  2. 現代延伸:可用于學術讨論或正式辯論中,指對論點逐條分析批判的行為。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條诘》的意思

《條诘》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它可以表示“詢問、盤問、質問”等意思。常用于表達對某人的問題、動機或行為的質疑。

拆分部首和筆畫

《條诘》由“丿”和“言”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構造比較簡單,共有5畫。

來源

《條诘》一詞最早出現于《周禮·春官宗伯·職教集解》。在古代,官員對下屬進行詢問時使用的是木條,所以“條”代表詢問的方式,而“诘”則指對他人行為或言論的質詢。

繁體

《條诘》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條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條诘》的古代寫法為“條詰”,其中“條”表示木條,指詢問的方式,而“詰”則是對他人行為或言論的質詢。這種寫法體現了古代社會對待問題和質疑的态度,注重用木條暗示對他人的追問。

例句

1. 他始終回避我的條诘,似乎有什麼事情他不願意透露。

2. 我對他的動機提出了條诘,他們開始保持沉默。

組詞

條诘的相關詞彙有:質問、追問、盤問、詢問等。

近義詞

條诘的近義詞包括:追問、質問、質疑、詢問等。

反義詞

與條诘相對的反義詞是:信任、接受、相信、表揚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