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的意思、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的解釋

古代常用語。意謂禍福之出沒無定數,全由人們招引自取。《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季氏 以 公鉏 為馬正,愠而不出。 閔子馬 見之,曰:‘子無然。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亦作“ 禍福無門人自召 ”。《白雪遺音·馬頭調·悔過》:“常言道:‘禍福無門人自召。’命運低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是一句源自中國古代的經典格言,其核心含義是強調禍福的降臨并非注定,而是由人自身的行為所導緻。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背景

該句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了春秋時期魯國大夫闵子馬勸誡公鉏的故事。闵子馬以“禍福無門”警示公鉏:與其怨恨職位低微,不如以孝行和恭敬的态度應對,從而改變命運。這體現了古人通過言行修德來趨福避禍的智慧。

二、核心含義

  1. 禍福無定數:禍與福并非由外在的“門徑”或天命決定,而是由人的選擇和行為積累而來。例如,行善積德可能招緻福報,作惡多端則會引來災禍。
  2. 自召的主動性:人的“身、口、意”三業(行為、語言、思想)是感召禍福的關鍵。例如,口出惡言可能引發矛盾(禍),而真誠待人則易獲他人善意(福)。

三、現實意義

四、常見誤解與辨析

五、現代應用

在當代,這句話常用于警示人們注重言行修養、承擔責任。例如,職場中投機取巧可能引發信任危機(禍),而踏實工作則易獲晉升機遇(福)。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既是道德準則,也是實踐智慧,鼓勵人們通過正向行為主動塑造人生軌迹。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是一句含義深遠的成語,意思是人的福禍不是由命運決定的,而是由個人行為所引起的。這句成語拆分部首為禾和門,共有11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民間傳說或智慧諺語。

這個成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在古時候,「禍」字更早使用「⺧」作為部首,寫作「←⺧口人」。而「福」字則寫作「田」加「口」,表示田地中豐收的祝福。這種寫法在古代有時會使用,但在現代已經不再常見。

這句成語在句子中的使用非常廣泛。以下是一些例句:

1.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 别埋怨命運不公,要明白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3. 隻有謙虛、誠實和勤奮的人才能帶來真正的禍福無門的生活。

組詞:福星、禍首、福氣、惹禍。

近義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反義詞:福至心靈,禍不單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