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体的意思、诗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体的解释

诗的样式和风格。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觴也。”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又:‘相随遥遥访 赤城 ,三十六曲水回縈。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此 李太白 诗体也。”《元史·余阙传》:“诗体尚 江 左,高视 鲍 谢 , 徐 庾 以下不论也。” 朱东润 《杜甫叙论》第十章:“从诗体的各方面看,今体乐府、五言长律、七绝语体、七律拗体、七言拗体长律、七律组诗、五言长篇叙事诗, 杜甫 在哪方面没有创造,在哪方面没有独特的成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体是汉语文学术语中表述诗歌形式特征的核心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诗体指“诗歌的体裁样式,包含韵律、结构、句式等形式的综合规范”。这一概念在中国文学批评体系中具有三层次内涵:

  1. 体制定型

    诗体包含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等格律要素。如《中国诗学大辞典》将五言绝句归纳为“四句二十字,平仄交替,偶句押韵”的固定范式,唐代形成的近体诗与古体诗差异正体现在声律规范上。

  2. 历史流变

    诗体随时代发展演变,《中国文学史》记载先秦《诗经》的四言体、汉代五言诗、唐代律诗构成中国古典诗歌三大体系。宋词元曲作为新兴诗体,突破传统句式结构,体现文体创新。

  3. 功能表达

    不同诗体对应特定情感表达需求。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指出,七言古诗擅于铺陈叙事,而五言律诗更宜凝练抒情。现代自由诗打破传统格律,通过意象组合传递深层意蕴,形成新的审美体系。

诗体研究涉及语言学、音韵学、文体学等多学科交叉,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已建立系统的诗体分类框架,当代学者陆俭明从语言学角度论证了诗体与汉语声调特性的内在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词”作为诗体的含义,综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词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独特体裁,属于韵文形式,又称“长短句”。它起源于南朝民歌,形成于唐代,至宋代达到鼎盛,与唐诗并称双绝。

  2. 形式特点

    • 句式结构:句子长短不一,按特定词牌的格律填写,突破了传统五言、七言的固定句式。
    • 音乐性:最初为配乐演唱的歌词,每个词牌对应固定曲调,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 分阕形式:多数词分为上下两阕(片),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
  3. 分类与演变

    • 按篇幅:分为小令(短小精炼)和慢词(较长且节奏舒缓)。
    • 历史发展:唐代文人开始创作,宋代进入全盛期,代表人物包括苏轼、李清照等;元代后逐渐与曲融合。
  4. 别称与地位
    因句式特征,词也被称为“诗余”“乐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与诗并立的重要文体,尤其在抒情领域具有独特艺术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词牌或代表作品,可参考古典诗词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背信弃义毕扈裨瀛伯甸不息槽牙电子数字计算机嫡觉断虵二至圈梵容风云人物革舟汩溺鼓枻阖户吼叫怀空皇化花顋忽似夹击江乡嫁殇济济荡荡金章玉句柯叶类书连环马离方遯员梨花鼓理则门藩妙善靡匜漂滥霹雳手披毛索黶遣暑契苾啓椗青尖清明节日出柔豪商夷烧地眠,炙地卧升冠石萝使蚊负山首台双回门啴啍陶正套作通知书外闾戊戌变法乌帻鲜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