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incere behaviour]∶品行純厚
(2) [sincerely carry out]∶切實地實行
(1).切實履行;專心實行。《禮記·儒行》:“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明 李賢 《答耿中丞書》:“公既深信而篤行之,則雖謂公自己之學術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魯迅 《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 ************ 二十有三年秋,﹝先生﹞年屆七十,含和守素,篤行如初。”
(2).行為淳厚,純正踏實。《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 戰國 之策士也。”《南史·文學傳·岑之敬》:“母忌日營齋,必躬自灑掃,涕泣終日,士君子以篤行稱之。” 清 戴名世 《劉退庵先生稿序》:“ 淮 上 劉退菴 先生,今之篤行君子也。” 章炳麟 《<革命軍>序》:“乃如 羅 、 彭 、 邵 、 劉 之倫,皆篤行有道士也。”
“笃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dǔ xíng,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切實履行,專心實行
指将所學知識或理念付諸實踐,強調行動力與執行力。例如《禮記·中庸》提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笃行”是為學的最終階段,需做到“知行合一”。
行為淳厚,純正踏實
形容為人處事時态度誠懇、作風穩重,體現道德品質的堅守。
“笃”的延伸意義
包含忠貞不渝、堅持不懈、一心一意等特質,強調對目标的堅定信念與持久努力。
實踐與理論的結合
在學術或道德層面,需将知識轉化為行動,避免空談。如青島黃海學院校訓“博學、慎思、明辨、笃行”,即倡導學以緻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原文或高校校訓釋義。
《笃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堅守信念,積極實踐。
《笃行》的部首是“⺮”(籤部),共有11個筆畫。
《笃行》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光武興元中》。它的拼音和發音都是“dǔ xíng”,由“笃”和“行”兩個字組成。
《笃行》的繁體字為「篤行」。
在古時候,漢字《笃行》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它使用的是直筆的寫法,類似于豎起的一隻手指,從上到下寫下來。
1. 他一直笃行不渝,始終堅守着自己的理念。
2. 為了實現理想,我們必須要有笃行的精神。
1. 笃志:堅定的志向。
2. 笃信:堅信不移。
3. 笃實:誠實可靠。
4. 笃敬:真誠敬重。
5. 笃愛:深深地愛着。
堅持、奉行、忠實、忠誠
放棄、背離、虛僞、不誠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