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鈍刀。頓,通“ 鈍 ”。 漢 王充 《論衡·物勢》:“利劍長戟,手足健疾者勝;頓刀短矛,手足緩留者負。”
(2).割肉的一種操作方法。借指用這種方法切割的肉。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肉行》:“坊巷橋市,皆有肉案。列三五人操刀,生熟肉從便索喚,闊切、片批、細抹、頓刀之類。”
“頓刀”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論衡》《東京夢華錄》原文,或查閱古漢語工具書。
《頓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止”和“刀”,其中“止”是右邊的一部分,表示腳步停止的意思;“刀”表示一種用來砍割的工具,這兩個字合在一起構成了《頓刀》。
《頓刀》的拼音是“dùn dāo”,共有10個筆畫。其中,“頓”的部首是“頁”,表示“停頓”或“猶豫”的意思;“刀”的部首是“刂”,表示與刀相關。所以可以看出,“頓刀”的意思是“行走中突然停止”的含義。
《頓刀》的意思來源于古代的戰争中。當士兵行進到某個距離時,指揮官會發出停止前進的命令,這個命令就被稱為“頓刀”,表示停止繼續前進,做好戰鬥準備。
在繁體字中,頓刀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頓刀」。
在古代漢字中,頓刀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字形更加簡單,沒有現代漢字中的繁雜筆畫,但整體的含義沒有變化。
1. 他突然頓刀,停住了腳步。
2. 在比賽中,運動員在終點前最後頓刀,全力沖刺。
頓刀沒有常見的組詞。
近義詞有停刀、止步、躊躇。
反義詞有前進、行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