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祿的意思、屍祿的詳細解釋
屍祿的解釋
見“ 屍祿素餐 ”。
詞語分解
- 屍的解釋 屍 ī 死人的身體:屍體。屍骸。僵屍。借屍還魂。 〔屍位〕空占着職位而不做事,如“屍屍素餐,“屍屍誤國”。 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筆畫數:; 部首:屍; 筆順編號:
- 祿的解釋 祿 ù 古代官吏的俸給:祿米。祿位(借指官職)。祿蠹(指追求官祿的人)。祿食。俸祿。無功受祿。 福:“兒已薄祿相,幸複得此婦”。 姓。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屍祿,漢語複合詞,由“屍”與“祿”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官吏空占職位卻不盡職守,僅享受俸祿而無實際作為。該詞最早見于先秦文獻,如《詩經·小雅》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即暗含對屍祿行為的批判。
詞義解析
- “屍”的本義:源自古代祭祀儀式中的“神主”角色(《說文解字·屍部》),後引申為“空占其位不行其職”的象征,《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此引申義。
- “祿”的指向:特指古代官員的俸祿,《周禮·天官·大宰》載“祿位以馭其士”,強調俸祿與職責的對應關系。
- 組合詞義:二字結合後,形成對官僚體系中“在其位不謀其政”現象的精準概括,《古代漢語詞典》将其釋為“居位食祿而無所作為”。
文獻征引
- 《漢書·鮑宣傳》記載“以拱默屍祿為智”,直指官員以沉默不作為混取俸祿的官場弊病(中華書局點校本)。
-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評述唐代官制時,痛斥屍祿者“食君之祿,怠君之事”,強化了該詞的道德批判色彩(《通鑒·唐紀三十九》)。
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仍用于批評官僚主義作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列為書面語詞彙,釋義延續古義,強調職位與責任失衡的社會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屍祿”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占據職位卻不履行職責,空受俸祿而無作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屍祿”由“屍”和“祿”組成:
- 屍:原指古代祭祀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如、9),後引申為“虛占職位、無所作為”。
- 祿:指古代官員的俸祿(如、5)。
綜合意為像祭祀中的“屍”一樣空占職位,隻享受俸祿卻不做事,即“無功受祿”或“在其位不謀其政”。
二、用法與延伸
-
常與“素餐”連用
完整形式為“屍祿素餐”,強調“白吃飯不做事”(如、4、6)。例如《漢書》批評官員“拱默屍祿為智”。
-
曆史用例
- 《浣紗記》中描述官員“妒賢嫉能,可以屍祿保位”。
- 楚莊王時期,虞丘子自認“屍祿素飱”,主動讓賢。
-
負面評價
多用于批判官員渎職或自我反省,如“屍祿害政”指白受俸祿危害政事。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無功受祿、濫竽充數、在其位不謀其政。
- 反義詞:鞠躬盡瘁、克己奉公。
四、權威來源參考
- 高權威網頁(如、5、6)明确将“屍祿”與“屍祿素餐”等同。
- 曆史文獻(如《漢書》《浣紗記》)提供了具體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保福寶珍八煞背羣變警變虧辮繩逼奪纏磨頭鸱鸢川嶽竄絕丹客嫡系底細東西芳名蜰蛴豐樂高研光贊故态複作畫暈的回事澗隈急不可耐集掇陖險礦苗老牛拖破車禮城理匦使淩凙鹿甒髦倪沒戲唱明賞木活弄盞傳杯恲恲青精君輕慮權重股卻來痁語稍伯稍黩筐篚深文巧诋試策時銅松頭日腦素知泰玄探知甜心天宇五繇鮮晶小土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