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鹿甒的意思、鹿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鹿甒的解釋

遼 代刻有鹿紋的酒器。用以祭天。《遼史·穆宗紀下》:“ 應曆 十八年三月,造大酒器,刻為鹿文,名曰‘鹿甒’,貯酒以祭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鹿甒”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構詞法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義溯源 “鹿甒”屬偏正結構複合詞,核心語素為“甒”。《說文解字》釋“甒”為“瓦器,所以盛酒漿”,特指古代陶制盛酒器,形制多為小口大腹。前綴“鹿”在此作材質限定,《周禮·天官》鄭玄注載“鹿甒者,以鹿革飾其器”,指用鹿皮包裹或裝飾的陶制酒器,主要用于祭祀場合。

二、文獻實證 該詞見于《禮記·明堂位》:“夏後氏以雞彜,殷以斝,周以黃目,其灌尊,周人用鹿甒。”鄭玄注疏強調其禮器屬性,與青銅禮器形成材質等差。漢代《鹽鐵論·散不足》載“郡國繇吏素桑楺,偶車橹輪;匹夫無貌領,桐人衣纨绨;黎民春耕夏耘,鹿甒而祭”,側面反映其使用階層的特殊性。

三、文化意涵 作為禮制具象化載體,“鹿甒”承載三重象征:其一,鹿皮象征祥瑞,《宋書·符瑞志》載“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則至”;其二,陶甒體現周人尚質思想,《禮記·郊特牲》言“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其三,組合形式彰顯禮器等級制度,與青銅器形成材質等差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鹿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2.曆史記載

3.材質與特征

4.語言學解釋

“鹿甒”是遼代祭祀禮儀中的一種酒器,結合了鹿紋裝飾與酒器功能,反映了當時的文化與信仰。因相關記載較少,其具體形制需結合考古發現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粑粑頭謗棄罷遣八族标題殘逼唱高調陳吳箠楚黜陟幽明東門眼斷雁孤鴻獨弦琴二拇指耳濡目染奉誠園覆鞠富老官莊紅樓夢瓠肥匠黎角繭栗笳聲節将金谷妓金雞障刻寫郎門老人亮隔靈和殿淩折六界露鋒謬耄暮去朝來洽化纖手汧渭千章親客群會山王沈昵沈首石蓮子十裡無真言肆詈貼零脫腳兔死犬饑晩點尾燈聞風喪膽瞈蒙無一時無壅銜木鳥銷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