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造的意思、獨造的詳細解釋
獨造的解釋
獨創;獨到。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 嵇康 ﹞不事雕飾,想于文亦爾,如《養生論》、《絶交書》……獨造之語,自是奇麗超逸。覽之躍然而醒。” 清 管同 《祭檀默齋明府文》:“先生之文,其數萬千。意在獨造,不循古先。”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八:“ 蒿庵 曾謂餘雲:‘ 唐 以後詩, 元 以後詞,必不可入目,方有獨造處。’此論甚精。” 梁啟超 《論宗教家和哲學家之長短得失》:“若 康南海 ,若 譚瀏陽 ,皆有得于佛學之人也。兩先生之哲學固未嘗不戞戞獨造,淵淵入微,至其所以能震撼宇宙……仍恃宗教思想之為之也。”
詞語分解
- 獨的解釋 獨 (獨) ú 單一,隻有一個:獨唱。獨立。獨霸。 * 。獨創。獨特。獨辟蹊徑(喻獨創新風格或新方法)。獨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 老而無子:鳏寡孤獨。 難道,豈:“君獨不見夫趣(趨)市者乎?
- 造的解釋 造 à 制作,做:制造。創造。造物。 * 。造孽。建造。造表。造冊。造價。造型。粗制濫造。 瞎編:胡編亂造。捏造。 成就:造詣。 培養:造就。 相對兩方面的人,法院裡指訴訟的兩方。即原告和被告:兩造。甲
網絡擴展解釋
“獨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獨創、獨到”,強調在創作或見解上的獨特性和創新性。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dú zào
- 定義:指在思想、藝術或學術等領域中具有獨創性和獨特見解,不因循傳統或他人成果。
2.曆史出處與文學應用
- 古代文獻:明代王世貞評價嵇康的文章“獨造之語,奇麗超逸”,清代管同也以“意在獨造,不循古先”形容文風創新。
- 近現代延伸:梁啟超曾用“戛戛獨造”描述康有為、譚嗣同的哲學思想,強調其突破性。
3.應用領域
- 文學創作:如詩詞、文章需“不事雕飾”而自成風格(參考嵇康、張海書法等案例)。
- 學術與藝術:強調脫離常規,如陳廷焯提出“唐以後詩不可入目,方有獨造處”。
4.典型例句
- “這首詩在風景描寫上戛戛獨造。”
- “張海的書法長鋒入紙,功力深湛,堪稱獨造。”
5.相關評價
- 該詞常與“戛戛”(形容艱難獨創)連用,進一步突出創新過程的突破性。
總結來看,“獨造”不僅指形式上的創新,更強調内在思想或藝術價值的獨特性,是中華文化中推崇原創精神的重要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造(dú zào)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犬”、“才”,其中“犬”表示狗的意思,“才”表示才能或者能力。根據《康熙字典》記載,獨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具體的出處和用法沒有明确的記載。
在繁體字中,“獨造”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發生變化。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異,但目前沒有确切的學術資料說明過去的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以幫助更好理解獨造這個詞的用法:他獨造了一種全新的機器人,在科技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關于獨造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由于獨造這個詞的含義較為特定,沒有明确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一般情況下,我們使用獨造時特指某人或某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獨特的才能或造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