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肚的意思、兜肚的詳細解釋
兜肚的解釋
挂束在胸腹間的貼身小衣。《醒世恒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這兜肚,你是地下檢的,料非己物。”《紅樓夢》第三六回:“﹝ 寶釵 ﹞瞧他手裡的針線,原來是個白綾紅裡的兜肚。” 孫犁 《白洋澱紀事·看護》:“她的上身隻穿着一件紅色的兜肚。”
詞語分解
- 兜的解釋 兜 ō 古代作戰時戴的盔:兜鍪。 口袋:網兜。 做成兜形把東西攏住:兜風。用手巾兜着。 環繞,圍繞:兜抄。兜剿。兜圈子。 招攬:兜售。兜銷。兜攬。 承擔,包下來:出事我兜着。 筆畫數:; 部首:兒;
- 肚的解釋 肚 ù 腹部,胸下腿上的部分,亦指人的腸胃部分:肚子。肚脅。肚皮。牽腸挂肚(挂念,不放心)。 器物下面的中心部分:爐肚兒。 圓而凸起像肚子的:腿肚子。手指頭肚兒。 肚 ǔ 供食用的動物的胃:豬肚子。
網絡擴展解釋
“兜肚”是一種傳統貼身衣物,主要用于護住胸腹部,具有以下特點:
1.基本定義
兜肚是菱形或近似菱形的布制小衣,貼身穿着,覆蓋胸腹區域。通過帶子固定:上端套于頸部,左右兩角系于背後。
2.結構與材質
- 形狀:多為菱形設計,貼合身體曲線。
- 固定方式:頸部一根帶子,腰部兩側各有一根帶子束于背後。
- 材質:常見棉、綢等柔軟布料,如《紅樓夢》中提到的“白绫紅裡”材質。
3.曆史與文獻記載
- 明代小說《醒世恒言》提到兜肚作為私密物品,暗示其貼身屬性。
-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描寫薛寶钗縫制白绫紅裡兜肚,反映清代女性手工制作傳統。
- 現代作家孫犁在《白洋澱紀事》中描述女性穿紅色兜肚,體現其民俗色彩。
4.文化意義
- 實用功能:保暖、保護胸腹部。
- 象征意義:在文學中常與私密情感關聯,如《醒世恒言》中兜肚成為情節線索。
- 民俗服飾:部分地區的傳統服飾組成部分,尤其在夏季或勞動時穿着。
5.别稱與演變
兜肚亦被稱為“抱肚”,據《裡語征實》記載,唐代已有類似服飾“诃子”。現代逐漸被内衣取代,但仍見于傳統戲曲或特定民俗活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重編國語辭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兜肚》的意思
《兜肚》是一個中國方言詞,主要在江蘇、浙江一帶流行。它的意思是指孕婦的腹部。
《兜肚》的部首和筆畫
《兜肚》的部首是⿰⺋⺍,總共有13個筆畫。
《兜肚》的來源
《兜肚》一詞來源于方言,準确的起源不甚明确。然而,它常被用于家人或朋友之間親切地詢問一個女性是否懷孕,用以表示關心。
《兜肚》的繁體
《兜肚》的繁體為「兜肚」,和簡體字形态相同。
《兜肚》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隨着時間的推移有所變化,因此《兜肚》的古代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兜肚》的例句
1. 他的妻子最近懷孕了,兜肚明顯可見。
2. 昨天我見到小張時,她的兜肚已經快要到第六個月了。
《兜肚》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兜肚帶、兜肚衫、兜肚子。
近義詞:孕肚、肚子(在此上下文中)。
反義詞:未懷孕、沒有兜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