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問的意思、待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問的解釋

等候叩問。《禮記·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周書·李賢傳》:“夫人各有志, 賢 豈能彊學待問,領徒授業耶!” 唐 馬戴 《下第寄友人》詩:“ 金門 君待問,石室我思歸。”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序》:“所以四海九州強學待問者,鹹沐菁莪之雅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待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待問”指等候他人來詢問或解答問題,強調處于等待被咨詢的狀态。現代引申義可表示事情的結果尚未确定,需進一步确認。

二、詞源與古籍出處

  1. 《禮記·儒行》最早記載:“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描述儒者通過勤學積累知識,等待被咨詢。
  2. 清代江藩在《漢學師承記》序言中,用“強學待問”形容學者潛心治學以備他人求教。

三、使用場景

四、結構解析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獻或特定語境。如需具體造句示例,可參考中的部分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問的意思

待問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等待去問,指在某個問題或情況未明确之前暫時等待并保留提問的權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待問可以拆分為“彳”、“口”和“言”三個部首,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待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獻中,常常看到官員或者學者們在信件或文件中使用“待問”一詞,表示待有關方面核實後再給予回答。

繁體

“待問”是“待問”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稍有不同。古時候,待問的寫法則是類似于“‘誠’,‘言’是上半截。”如此類推。

例句

1. 我對這個問題不确定,所以我隻能待問後才能給你答複。

2. 這個事情涉及到很多細節,所以我暫時還沒有答案,請您耐心待問。

3. 在做決定之前,我們需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更多的研究和探讨,現在隻能暫時待問。

組詞

待定、待辦、待定案件、待遇、待客等。

近義詞

待答、待詢、待查、待明、待解等。

反義詞

解釋、明晰、回答、清楚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