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問的意思、待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問的解釋

等候叩問。《禮記·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周書·李賢傳》:“夫人各有志, 賢 豈能彊學待問,領徒授業耶!” 唐 馬戴 《下第寄友人》詩:“ 金門 君待問,石室我思歸。”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序》:“所以四海九州強學待問者,鹹沐菁莪之雅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待問"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動詞"待"和動詞"問"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圍繞着等候詢問或準備接受詢問展開。根據權威漢語詞典的釋義,其詳細意思可概括如下:

  1. 等候詢問/準備接受詢問:

    • 這是"待問"最直接和常用的含義。"待"表示等待候,"問"表示詢問、提問。組合起來指處于一種準備回答他人問題或接受他人咨詢的狀态。它強調一種被動的、應對方要求而提供信息或解答的姿态。例如:"他在辦公室待問,隨時準備解答客戶的疑問。" 這裡指他處于等候客戶來提問的狀态。
    •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對"待"和"問"的相關釋義組合推導。 (由于未搜索到有效鍊接,僅标注來源)
  2. 準備詢問/将要提問:

    • 在特定語境下,"待問"也可以理解為準備好問題,即将要提問。這裡的"待"含有"将要"、"打算"的意味,"問"則是主動發出詢問的動作。這種用法相對較少,更側重于提問者一方已準備好問題,處于即将發問的狀态。例如:"他心中已有疑惑,待問清楚。" 這裡指他準備(或将要)把問題問清楚。
    • 來源參考:綜合《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中對"待"字"将要"義項及"問"字釋義的引申理解。 (由于未搜索到有效鍊接,僅标注來源)

總結核心含義:

"待問"一詞的核心在于"問"這個動作的預備狀态或預期發生狀态。它既可以指主體被動地等候他人來問(即接受詢問),也可以指主體主動地準備好去問(即準備提問),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前者是其更常見、更基礎的用法。

用法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待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待問”指等候他人來詢問或解答問題,強調處于等待被咨詢的狀态。現代引申義可表示事情的結果尚未确定,需進一步确認。

二、詞源與古籍出處

  1. 《禮記·儒行》最早記載:“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描述儒者通過勤學積累知識,等待被咨詢。
  2. 清代江藩在《漢學師承記》序言中,用“強學待問”形容學者潛心治學以備他人求教。

三、使用場景

四、結構解析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獻或特定語境。如需具體造句示例,可參考中的部分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案目百冗飽祿不差上下層見疊出昌盛嘲競吵嘴侈僞創改催督打分東生訛獸覆議宮府鈎箝國粟故語橫草不拈,豎草不動河事紅河荒服黃海麾旆甲外金寶井隧祭獻蹶痿俱那異軍民樂醄醄連船靈飛散理葺流落失所泷舡綿力薄材木瓦盤岸缾竭罍恥千金諾啟設仁賢人意軟包稍長膽壯秫縫淑靜死服遂亡宿居托世翫味危絃無蹤無影象冕險難觿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