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瓜沉李的意思、浮瓜沉李的詳細解釋
浮瓜沉李的解釋
見“ 浮瓜沉李 ”。
詞語分解
- 浮的解釋 浮 ú 漂在水面上,與“沉”相對:浮橋。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表面的:浮皮兒。浮土。浮雕。 空虛,不切實:浮誇。浮華。 不沉靜,不沉着:輕浮。浮躁。 暫時的:浮記。浮支。 可
- 李的解釋 李 ǐ 落葉小喬木,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後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投桃報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
網絡擴展解釋
“浮瓜沉李”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ú guā chén l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字面含義與出處
- 字面意思:将瓜和李子浸泡在冷水中以消暑。瓜因密度低浮于水面,李子密度高沉入水底,故稱“浮瓜沉李”。
- 出處:源自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與朝歌令吳質書》,原文為“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2.比喻義與情感内涵
- 核心意義:形容夏日消暑的閑適生活,也泛指清涼的消夏方式。
- 深層情感:在三國亂世背景下,該成語還隱含着對甯靜生活、真摯友情的向往,以及對青春時光的追憶。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補語或定語,如“浮瓜沉李的夏日時光”。
- 變體形式:亦作“沉李浮瓜”,如元代馬緻遠《新水令·題西湖》中“沉李浮瓜”的用法。
4.文學與曆史背景
- 曹丕在信中追憶與友人吳質等人的遊獵、賦詩場景,通過“浮瓜沉李”展現文人雅士的消暑雅趣,也暗含對友情的珍視。
5.例句與擴展
- 明代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中寫道:“多少王孫公子雪藕調冰、浮瓜沉李也不為過”。
- 現代可引申為對避暑生活的詩意描述,如“夏日午後,浮瓜沉李,閑話家常”。
這一成語既是對古代消暑方式的記錄,也承載了文人雅士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兼具實用與文學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瓜沉李》這個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在選取事物時輕重不分、不分輕重。它可以拆分為“浮”、“瓜”、“沉”和“李”四個字。其中,“浮”部首為“氵”,筆畫數為三畫;“瓜”部首為“瓜”,筆畫數為九畫;“沉”部首為“水”,筆畫數為七畫;“李”部首為“木”,筆畫數為七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間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到果園裡采摘果實,他不辨别貴重與一般的果實,卻隻将浮在水面上的瓜果撿了起來,而将沉在水底的李子卻抛棄不顧的情景。後來,這個故事被用來形容人在做事時不分輕重,片面看待問題。
《浮瓜沉李》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無太大差别。
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但《浮瓜沉李》這個成語中的字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書寫形狀稍有差異。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對待新員工的态度很浮瓜沉李,無論對誰都一視同仁。”
與《浮瓜沉李》意思相近的成語有:“輕重倒置”、“蔚然成風”。
與《浮瓜沉李》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深思熟慮”、“權衡利弊”。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的問題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