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本末體的意思、本末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本末體的解釋

即紀事本末體。以曆史事件為綱的史書體裁。 金松岑 《文學觀》:“紀傳變而為鑑,為綱目,為本末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本末體”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作為史書體例(主要含義)

  1. 定義
    本末體即“紀事本末體”,是中國傳統史書編纂的三大體例之一(另兩種為編年體、紀傳體),以曆史事件為核心展開叙述。其特點是将重要事件獨立成篇,按時間順序完整記錄事件始末,彌補了編年體分散叙事和紀傳體人物中心的不足。

  2. 特點與分類

    • 分為兩種形式:一是“一書備諸事之本末”(如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二是“一書具一事之本末”。
    • 強調事件完整性,通過标題概括核心内容,便于讀者把握曆史脈絡。
  3. 曆史發展
    創始于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後世有明代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清代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等延續這一體例。


二、作為成語的引申含義(次要含義)

在非史學語境中,“本末體”可引申為一種處理事務的原則:


“本末體”的史學定義更為權威且常見,而作為成語的用法屬于引申義。若需進一步了解紀事本末體具體案例,可參考《通鑒紀事本末》等經典史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本末體》是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語,它具有一定的深意。我們來一一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本》字的部首是木,它是由兩個筆畫構成。 - 《末》字的部首是木,它是由五個筆畫構成。 - 《體》字的部首是亻(人),它是由七個筆畫構成。 來源: 《本末體》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之一《論語》中的一句話:“知其本末則常,不知其所終則殆。”它的意思是要知道事物的起、止、因、果,才能始終如一。 繁體: 《本末體》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并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對于《本末體》這個詞,寫法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我們在學習中要重視《本末體》,不能隻看表面,要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 2. 研究問題時要從《本末體》出發,全面考慮各種因素。 組詞: - 本質:指事物的本體和實質。 - 末節:指時間、空間等的結尾部分。 - 體現:表示事物的本質特征或實際情況。 近義詞: - 根本:指事物的基礎、根源。 - 實質:指事物的本體和内在内容。 反義詞: - 表面:指事物的外在狀态或表象。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