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頹廢疲塌。《朱子語類》卷一二一:“先生因言:‘學者平居議論多頽塌,臨事難望它做得事。’”
2.倒塌。 ********* 《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有時炭坑頹塌,他們不幸就活活壓死,也是常有的事。” 潘漠華 《冷泉岩》:“在峽的最深處,一座直聳而平頂的高岩下,立着一間二丈見方的茅舍,屋頂已頹塌一半了。”
頽塌(規範字形為“頹塌”)是現代漢語中描述物體結構失穩垮塌的動詞,其核心含義如下:
建築結構損壞
指建築物、牆體等因年久失修或外力作用而部分或整體倒塌。
示例:地震導緻年久失修的房屋頽塌。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引申義:精神或意志的崩潰
比喻人的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如“精神頽塌”。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字形結構:
“頹”為形聲字,“頁”(頭部)表意,“隹”表聲,本義指頭秃,引申為衰敗;“塌”從“土”,意為土地下陷,組合後強化垮塌意象。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
古籍用例:
清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中“城垣頽塌”描述城牆坍塌,印證其本義。
中國《建築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标準》(GB 50068-2018)将“結構頽塌”列為重大事故類型。
魯迅《野草》中“破敗的屋宇頽塌在荒草間”,隱喻舊時代消亡。
注意:“頽”為“頹”的異體字,2013年《通用規範漢字表》已統一使用“頹”。
“頽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用法和現代語境理解:
1. 基本解釋:
2. 字形與詞源:
3. 現代使用建議:
示例用法:
建議通過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驗證曆史用例,并注意現代規範用詞。
邦禁豹顱寶軸邴邴鼻褰谄媚沖場蟲沙猿鶴從壁上觀措置裕如導誘電流表點戲頂搭釘嘴鐵舌扶舁膚劄高朗公廁冠族衮綉雇倩鶴翎揮毫火作奸臣澆沃九藏九女舊友開霧睹天跨積誇嘐狂徒藍盈盈兩腳貨理産另案胪人胖子剽輕婆娑骞衣權能任上儒館瑟踧收齒霜霭順德者昌,逆德者亡説天死信邃僻讨打帖席頹衰托愛陷将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