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頹廢疲塌。《朱子語類》卷一二一:“先生因言:‘學者平居議論多頽塌,臨事難望它做得事。’”
2.倒塌。 ********* 《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有時炭坑頹塌,他們不幸就活活壓死,也是常有的事。” 潘漠華 《冷泉岩》:“在峽的最深處,一座直聳而平頂的高岩下,立着一間二丈見方的茅舍,屋頂已頹塌一半了。”
“頽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用法和現代語境理解:
1. 基本解釋:
2. 字形與詞源:
3. 現代使用建議:
示例用法:
建議通過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驗證曆史用例,并注意現代規範用詞。
頽塌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建築物或結構因年久失修、質量不好等原因而倒塌或坍塌。
頽(tuí)在漢字中的拆分部首是頁,總共有12個筆畫;塌(tā)的拆分部首是土,總共有7個筆畫。
頽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見于《左傳》一書。在繁體字中,頽字的寫法為頹。
在古代漢字中,頽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是由部首頁上面加上字母"歌"組成。
1. 由于多年來沒有進行維修,這座老房子終于頽塌了。
2. 強烈的地震導緻了大量建築物的頽塌。
1. 掉頭塌翻(形容一個事物突然倒塌或者坍毀)
2. 頽廢(指因長期疏于管理而逐漸衰敗)
3. 頽散(指失去集中力或秩序,分散開來)
1. 傾圮:指建築物嚴重傾斜或坍塌。
2. 坍毀:指建築物或結構的崩塌或坍塌。
穩固:指能夠保持牢固、不倒塌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