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古代的學術、文化機構。如太學、昭文館、集賢院之類。《後漢書·章帝紀贊》:“儒館獻歌,戎亭虛候。” 宋 秦觀 《辭史官表》:“況儒館之中資任高於臣者不少。” 宋 陸遊 《除寶谟閣待制謝表》:“豈期垂盡之時,更被非常之遇,置之儒館,命以信書。”
“儒館”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基本定義
指古代儒家學者講學、傳授儒家思想的場所,如書院、學堂等。這類場所不僅是學術交流中心,也是培養儒家人才、傳播思想的重要機構,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
廣義延伸
可泛指古代學術文化機構,包括太學、昭文館、集賢院等官方機構。例如《後漢書》提到“儒館獻歌”,宋代陸遊、秦觀的作品中均以“儒館”代指此類文化機構。
現代比喻義
當代語境中,也可形容緻力于傳承和弘揚儒家文化精神的個人或組織,強調對傳統價值觀的堅守與傳播。
“儒館”既指具體的曆史場所,也包含廣義的文化機構概念,同時具備現代象征意義。其内涵隨時代演變,但核心始終圍繞儒家思想的學術性與傳承性。
《儒館》是指供儒家學問講授和傳播的場所。其中“儒”指的是儒家學派,強調道德修養和人倫關系的重要性,“館”代表着建築物或場所。
《儒館》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人”和“廣”,其中“人”表示與人相關的意思,“廣”表示建築物的意思。根據漢字的基本規則,可以得出筆畫數為13畫。
《儒館》的繁體字為「儒館」。
在古時候,儒館的漢字寫法可能并非一緻,因為漢字的演變和變體存在許多不同的寫法。然而,總體上仍以“儒館”的基本意思和部首組合為主。
1. 學子們在儒館中刻苦學習儒家經典。
2. 儒館是傳承儒家思想的重要場所。
3. 他們定期舉行講座,以儒館為中心,弘揚儒家思想。
組詞:儒學、儒生、儒家、館校
近義詞:學堂、書院、學府
反義詞:廟宇、道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