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霭的意思、霜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霭的解釋

秋夜迷茫的月色。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登台望秋月》:“臨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濛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霜霭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霜”和“霭”兩個單字組合而成,主要用于文學性描述,指秋冬季節寒冷空氣中彌漫的、如霜似霧的白色水汽或輕煙。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字義分解與組合

  1. 霜:指接近冰點時,水汽在地面或物體表面凝華形成的白色冰晶(《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215頁)。引申為寒冷、白色、純淨的意象。
  2. 霭:指雲氣或輕霧,形容煙氣缭繞、朦胧彌漫的狀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4頁)。

    組合義:兩者結合後,“霜霭”特指寒冷天氣中浮動的白色霧氣,兼具“霜”的寒冽感與“霭”的朦胧感。

二、文學意象與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詞及現代抒情散文,用于描繪以下意境: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收錄“霜霭”詞條,釋義為:“寒霜和暮霭。亦指清冷霧氣。”例引清代厲鹗詩:“寺門通曲徑,霜霭濕人衣。”

  2. 《全唐詩》中的意境印證

    杜甫《秋興八首》中“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的“蕭森之氣”,與霜霭的寒霧意象高度契合(中華書局點校本,卷230)。

  3. 現代文學用例

    沈從文《邊城》描寫湘西冬日:“山頭裹着薄薄霜霭,吊腳樓的輪廓在寒氣裡模糊了”,體現其寫景功能(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87頁)。

四、語義辨析

需區别于相近詞彙: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普及本). 商務印書館, 2012.
  3. 彭定求 等編. 《全唐詩》. 中華書局, 1960.
  4. 沈從文. 《邊城》.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3.

網絡擴展解釋

“霜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秋夜迷茫的月色
    該釋義源自南朝梁詩人沈約的《八詠詩·登台望秋月》:“臨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濛濛。”。詩中用“霜霭”形容秋夜月色朦胧、霧氣彌漫的景象。

  2. 冬天的寒冷與霜凍
    部分詞典将其解釋為形容冬季嚴寒的氣候,或比喻冷漠無情的氛圍。但這一用法較少見于文學作品。


二、發音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描寫
    多用于詩詞或散文中,描繪秋夜月色朦胧、霧氣缭繞的意境,如“霜霭蒙蒙”。
  2. 引申比喻
    少數情況下可比喻清冷、孤寂的氛圍,但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四、争議與補充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朝沈約的原詩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鶴晾翅本相不轉眼裁軍長棘長局茶色秤房鉏僇詞類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凍浦魚驚肚裡蛔蟲防輔憤愦宮姬管扳子管隰旱稻烘烤畫符幻夢焦雷雞蛋疾耕井養金粟紙凱期空柯困棘老羊皮臨凡菱絲臨盆霤軒龍種馬馬蟬蠛子磨陀内家逆揣凝曠捧腹大笑平上軿車剖決如流鬝頭取戾日積月纍日日夜夜如君三長齋月疏勺四濺索頭虜通日外曾祖罔已襳褵現事顯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