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雷。《爾雅·釋天》:“疾雷為霆霓。” 阮元 校勘記:“霆下本無霓字。”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四:“舊篋中尚有 蔣叔起 超伯 七古一章……詩曰:‘急開君詩掃煩暑,爽若快雨驅霆霓。’”
“霆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霆霓(拼音:tíng ní)指疾雷,即迅疾的雷聲或閃電。該詞由兩個自然現象相關的字組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爾雅》原文或清代考據學著作。
霆霓(tíng n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閃電的雲彩。它的拆分部首是雨(雨字旁),筆畫為17畫。
霆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一書中,描述了閃電和彩虹同時出現的景象。在繁體字中,霆霓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以有多種變體。關于霆霓的古時候寫法,可以參考《康熙字典》中的記載,但由于篇幅限制,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1. 閃電劈開夜空,霆霓一道,照亮了整個山谷。
2. 在雷雨過後,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霆霓。
組詞:霆霓缭亂、霆霓萬丈
近義詞:閃電、電光
反義詞:暗夜、烏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