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鸬鶿杓的意思、鸬鶿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鸬鶿杓的解釋

見“ 鸕鷀杓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鸬鶿杓”(也寫作“鸕鶿杓”或“鸬鹚杓”)是古代一種形似鸬鹚鳥的酒器,主要用于挹取酒液。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形制與特征

    • 其外觀模仿鸬鹚鳥,腹部分為八瓣,每瓣刻有纏枝花紋,柄部細長且微曲,柄首雕刻成鳥頭狀。材質多為銀制,工藝精美,如河南偃師唐墓出土的實物所示。
  2. 曆史與文物

    • 考古發現于唐代墓葬(如河南省偃師市杏園唐墓),同時美國弗利爾美術館也藏有同類銀器。這類器物反映了唐代酒具的藝術性與實用性結合的特點。
  3. 文學意象與象征

    • 因造型獨特,常被文人用作豪飲的象征。李白《襄陽歌》中“鸬鹚杓,鹦鹉杯,一日須傾三百杯”即以之體現灑脫不羁;辛棄疾詞中亦借用此典表達戒酒的心境。
  4. 用途與搭配

    • 作為挹酒工具,常與樽、杯等酒器配套使用。杓從盛酒器中取酒,再注入杯中,是唐代宴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他别稱:亦稱“鸬杓”,是“鸬鹚杓”的簡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物細節或詩詞引用,可參考考古報告及《全唐詩》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鸬鶿杓》的意思

《鸬鶿杓》(lú yī sháo)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形容鸬鶿站在水中用嘴将泥沙捧在羽翼中間搗成團後,再将泥沙送到水面上建造自己的巢穴。這個詞形象地描繪了鸬鶿勤勞巧妙的築巢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鸬鶿杓》的部首拆分為:“鳥”和“木”,部首為“鳥”,表示與鳥有關的事物,部首為“木”,表示與木材有關的事物。詞語《鸬鶿杓》的筆畫為15畫。

來源及繁體

《鸬鶿杓》最早出現在明代徐文長的《歸田緒乘》一書中,用于描述鸬鶿的捕食和築巢行為。該詞的繁體寫法為《鸬鷸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詞語《鸬鶿杓》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該詞可以寫作“鸬鷸杓”,其中的繁體字“鷸”即為鳥的古代稱呼,意為鸬鶿。

例句

1. 看,湖邊那些鸬鶿正在用嘴巧妙地建造自己的巢穴。

2. 鸬鶿杓一樣的努力工作,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鸬鶿、水鳥、杓子

近義詞:鸬鶿杳

反義詞:鸬鶿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