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卻的意思、退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卻的解釋

(1) [retreat;withdraw]∶亦稱“撤退”。軍隊放棄所占領的陣地或地區向後轉移的************

步兵在敵人的頑固抵抗下暫時退卻

(2) [hang back;shrink back;flinch]∶畏難後退

承認了他的錯誤,退卻了

詳細解釋

見“ 退卻 ”。


亦作“ 退卻 ”。1.卻行;倒退。《三國志·魏志·董卓傳》“ 卓 聞之,以為 毖瓊 通情賣己,皆斬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 卓 送至閤中, 孚 因出刀刺之。 卓 多力,退卻不中。”《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同父 将馬三躍,馬三次退卻。” 茅盾 《子夜》十四:“車子動了,然而女工們不再退卻。”

(2).畏縮後退。 宋 葉適 《劉靖君墓志銘》:“作邑者,要路之儲也,以改官為急。蓋有因緣屬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卻於及格之際也。” 浩然 《豔陽天》第四一章:“ 馬之悅 不能退卻,不能倒下!”

(3).謂軍隊在作戰中向後撤退。《後漢書·皇甫規傳》:“郡将知 規 有兵略,乃命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與 羗 交戰,斬首數級,賊遂退卻。” 毛 * 《論持久戰》六八:“退卻,屬于防禦一類,是防禦的繼續。” 王西彥 《眷戀土地的人·在退卻的路上》:“船夫隊長 楊老二 離開 闆渡 ,跟隨着部隊一起退卻。”

(4).謂迫使撤退。《七國春秋平話》卷上:“臣乞三千兵,出城退卻 齊 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退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基本含義

“退卻”讀作tuì què,主要指在戰鬥、競争或面對困難時選擇撤退或放棄的行為。既可用于軍事場景(如軍隊撤退),也可形容個人在壓力下的退縮态度。


二、詳細解釋

  1. 軍事行動
    指軍隊在作戰中主動放棄陣地向後轉移,例如:

    “紅一方面軍3萬餘人轉到退卻終點龍岡隱蔽集結”。
    此時與“撤退”同義,屬于戰略調整行為。

  2. 心理或行為退縮
    表示因畏懼困難而放棄努力,例如:

    “在困難面前退卻不是共産黨員的行為”。
    此時帶有消極色彩,與“畏縮”“退縮”近義。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例句解析


通過綜合多個權威詞典的解釋,“退卻”既包含客觀的軍事行為,也涵蓋主觀的心理狀态,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退卻

《退卻》是一個動詞,意為撤退或後退。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和卻,其中辶表示走路的動作,卻表示回避或離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退卻的部首是辶和卻,辶是一個獨立的部首,筆畫數為3;卻的部首是卩,筆畫數為6。

來源

《退卻》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周易·乾卦》中。後來用于描述軍隊戰鬥中的後退行為。

繁體

《退卻》的繁體字是「退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退卻」的寫法略有不同,卻的上部是由「廠」和「卩」組成,而非現在的「⺍」。另外,「退」的下面有一個「彳」,表示行走的動作。

例句

1. 面對強敵,士兵們沒有退卻的念頭,毫不畏懼地沖向戰場。

2. 出于安全考慮,我們決定在夜晚退卻。

3. 老闆一聽到客戶要求退款,立刻退卻了。

組詞

退後、撤退、後退、退避、退場、退縮

近義詞

撤退、後撤、退避

反義詞

進攻、前進、逼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