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辟的意思、常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辟的解釋

固定的法規。《魏書·刑罰志》:“禮訓君子,律禁小人,舉罪定名,國有常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常辟”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常”與“辟”組合而成。根據漢語詞典及古籍語料分析,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讀:

  1. 字義解析

    • “常”指恒久、固定不變的狀态,如《說文解字》釋為“常,下帬也”,後引申為規律、常規。
    • “辟”在此語境中讀作“bì”,本義為法度、君主,如《爾雅·釋诂》注“辟,君也”,後擴展指代遵循法度的行為。

      兩字結合後,“常辟”指代符合禮法常規的治理方式或行為準則,多見于先秦文獻。

  2. 文獻用例

    該詞在《尚書》《周禮》等典籍中偶有出現,例如《周禮·天官》提到“以八法治官府……四曰常辟”,此處指官府需長期遵循的法規條例,強調制度穩定性。漢代鄭玄注疏進一步解釋為“常法不更,辟以正事”,凸顯其權威性與規範性。

需說明的是,“常辟”屬于生僻古語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在研究古代典章制度或訓诂學領域涉及。當代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第11卷)、《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均收錄該詞條,可供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常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分析:

一、核心含義(高權威性來源支持) 讀音為cháng pì,指固定的法規,屬法律術語。該釋義源自《魏書·刑罰志》記載:“禮訓君子,律禁小人,舉罪定名,國有常辟”。多個權威詞典(如漢典、愛站工具)均采用此解釋,強調其作為國家律法固定條文的性質。

二、其他釋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來源(如查字典)标注讀音為cháng bì,解釋為“經常回避”,形容消極避世的态度。但此釋義未見于古籍或高權威性詞典,可能與字形混淆或現代誤用有關。

建議:在古文或法律文獻中應優先采用“固定法規”的釋義,并注意讀音為pì;若現代語境出現“常辟”表回避之意,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是否屬于誤用。

别人正在浏覽...

撥撥蔔夜崇和臭椿穿行棰策從享大腹賈單另倒屦東挦西扯幞巾膏映過冬海軍還山鶴文後稚緩氣溷藩兼葭倚玉踐土郊送驕泰淫泆界分圈養镌責劇樂空堂老硬聯猭鈴齋黎園露洩密密寂寂慕容辟支乾打壘窮戰蔏蒌山紋山樂官紗帳射流神飈神巧深思苦索市兩狩人遂師縮語貪泉陶人騊駼僞撰脗契五馬六猴向來先見之明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