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代官名。地官之屬。佐遂人掌管政令戒禁。《周禮·地官·遂師》:“遂師,各掌其遂之政令戒禁。” 明 歸有光 《歸府君墓志銘》:“下至保介、田畯、遂師、遂大夫、縣正、裡宰、司稼,設官用人,如是悉也。”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宣谕》:“遂師巡稼,司稼辨物,裡宰趣耕耨。”
“遂師”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現代用法進行區分:
基本定義
遂師是周代地官系統的官職,輔佐「遂人」管理地方政令與戒禁,屬于基層行政官員。
職能範圍
據《周禮·地官》記載,其職責包括監督農業生産、執行政令、維護地方秩序等,明代文獻如歸有光《歸府君墓志銘》也提及此官職。
讀音争議
存在兩種發音可能:
成語用法
現代個别詞典将其解釋為「學生得良師指導後進步」,含褒義。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當代引申。
使用場景
適用于教育領域,如稱贊師生關系時使用,例如:「他近年學術精進,實乃遂師之效。」
《遂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遂”和“師”。
“遂”的部首是辵,總共有12畫;“師”的部首是左,總共有10畫。
“遂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孟子·告子章句》中提到了“遂師宗之”的說法。其中,“遂”指的是遵從、繼承;“師”則指的是學習的對象。
在繁體字中,“遂師”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遂”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與現代保持一緻。至于“師”,其古時的字形較為接近現代字形。
1. 學習不僅僅是為了通過考試,更重要的是遂師先賢之志。
2. 他以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遂師科學的道路。
1. 遂心:心願達成、滿足自己的願望。
2. 師從:拜某人為師,學習其知識或技能。
3. 遂願:達成自己的願望。
師承、拜師、學習、傳承
逆師、背離、失學、抛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