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踐土的意思、踐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踐土的解釋

(1).踩踏地面。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絶地,足不踐土。”

(2).居住的地方。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山居之民多癭腫疾,由於飲泉之不流者。今 荊南 諸山郡東多此疾瘇。由踐土之無鹵者,今 江 外諸山縣偏多此病也。”

(3).古地名。 春秋 屬 鄭 ,在今 河南 原陽 西南。公元前632年, 晉文公 會盟諸侯于此。《春秋·僖公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會 晉侯 、 齊侯 、 宋公 、 蔡侯 、 鄭伯 、 衛子 、 莒子 ,盟于 踐土 。” 唐 柳宗元 《晉問》:“齊盟 踐土 ,低昂玉帛。”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 葵丘 踐土 非荒城,勿輕談士棄儒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踐土"是由"踐"與"土"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一、字面本義

"踐"在《漢語大詞典》中解作"踩踏、履行",《說文解字》釋"履也"。與"土"結合後,原指用腳踩踏土地的動作,《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其基本釋義為"腳踩土地"(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引申義項

  1. 實踐躬行:由腳踏實地的動作引申為親身實踐,如《禮記·曲禮》"修身踐言"中的"踐"即含履行之意
  2. 領土治理:在曆史文獻中常喻指對疆域的實際掌控,《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踐土會盟"即包含諸侯對周王土地的臣服之義(來源:《十三經注疏》)

    三、特殊用法

    作為古地名專稱,特指春秋時期鄭國城邑,位于今河南省原陽縣西南,《春秋地理考實》載"踐土乃鄭地"(來源:清·江永《春秋地理考實》)。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保留引申義用法,常見于"踐行土地政策""文化踐土"等政經文教領域的書面表達,其語義特征強調行動與實踐的結合(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踐土”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1. 基本含義

    • 踩踏地面:指用腳接觸土地,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例如《拾遺記·周穆王》記載周穆王駕馭神馬“絕地”,“足不踐土”,形容其疾馳如飛。
    • 居住的地方:引申為人類栖息的場所。如《博物志》提到山民因“踐土之無鹵”而患病,此處指居住環境。
  2. 曆史地理概念

    • 古地名:春秋時期屬鄭國,位于今河南原陽西南。公元前632年,晉文公在此會盟諸侯,史稱“踐土之盟”,成為春秋重要事件之一。
  3. 引申與比喻

    • 實踐與考察: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親身實踐”或“實地考察”,強調通過行動獲取真知。例如“食毛踐土”表達對國家的忠誠與奉獻。

例句參考:

提示:若需更完整文獻出處或地理考證,可參考《春秋》《博物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媕淺案治擺款兒般比冰譽博賽趁熱持更脣焦口燥春漏地脈鬥笑兒堆案盈幾恩光風雩焚椒服秩梗化孤身橫分荒馑晖目護青揀刺節落金科玉臬爵士音樂駿彩龛翦醪酒列甯主義臨表臨難如歸離世異俗留停麻紮麽陋蒙幸銘镂排斥異己配防愆咎欺慢清快秋坊秋籁熱容榮槁薩克管神容攝心談次天廐晚上威厭文殊陷毀閑家顯考小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