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用的意思、時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用的解釋

(1).《易·坎》:“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王弼 注:“非用之常,用有時也。”本指在特定時間的作用。後指為當世所用。《北史·李彪傳》:“﹝ 彪 ﹞識性嚴聰,學博墳籍,剛辯之才,頗堪時用。”

(2).為世所用。亦指治世之才。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 宋 梅堯臣 《依韻和丁元珍見寄》:“實慚寡時用,又顧無奇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時用”的漢語詞典釋義

“時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籍文獻中時有出現。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方面理解:

  1. 為世所用;見用于當世

    • 釋義: 指人或事物在特定的時代、社會環境中被任用、采納或發揮價值。強調符合時代需求,得到當權者或社會的認可與運用。
    • 書證與來源:
      • 《周易·坎卦》:“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三國魏王弼注:“時用則通,失時則廢。” (意指:在恰當的時機被任用就能亨通,錯過時機就會被廢棄。)
      • 《荀子·非十二子》:“言辯而逆,古之大禁也……知而無法,勇而無憚……此時用之大殃也。” (意指:這是為當世所用的大禍害。)
      • 唐 韓愈 《與祠部陸員外書》:“有沈杞者……其人固守,有益于時用也。” (意指:此人堅守操守,對當世有益有用。)
    • 文化背景: 此義項反映了古代知識分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價值觀,追求個人才能與時代需求的契合,渴望被賞識和任用(“遇時”、“得時”),以實現抱負。
  2. 日常用度;時節所需

    • 釋義: 指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費用,或特定時節所需要的東西。側重于物質層面的需求與消耗。
    • 書證與來源:
      • 《三國志·魏志·和洽傳》:“今朝廷之議,吏有著新衣、乘好車者,謂之不清;形容不飾、衣裘敝壞者,謂之廉潔。至今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輿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壺餐以入官寺……若皆以清為行,則時用不足。” (意指:如果都追求(表面)清廉的行為,那麼日常用度就會不足。)
      • 《南齊書·武帝紀》:“水旱成災,谷稼傷弊……京師及四方出錢億萬,籴米谷絲綿之屬,其和價以優黔首。遠邦嘗市雜物,非土俗所産者,皆悉停之。必是時用所須,止可從都下交易。” (意指:必須是日常/當時所需的東西。)
    • 應用場景: 此義項常見于史書、政論中,涉及國家財政、民生經濟、物資儲備等方面,讨論如何保障或管理日常及特定時節的開銷與需求。

“時用”一詞在古漢語中具有雙重核心含義:一是指人或事物被時代、社會所任用和采納(強調價值實現),二是指日常生活或特定時節所需的物資與費用(強調物質需求)。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的是人才、思想的“見用”,還是財貨、物資的“用度”。

網絡擴展解釋

“時用”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1.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周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此處“時用”指在特定時機或情境下發揮的作用,強調“因時而用”的智慧。

  2. 核心含義

    • 為世所用:指人或事物在特定時代背景下被社會認可、運用的價值,如《北史》評價李彪“頗堪時用”。
    • 治世之才:引申為具備治理國家或解決時代問題的才能,如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提到的“益時用”。

二、語義演變與擴展

三、應用示例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原文或對比近義詞(如“時效”“實用”),可參考《周易》注疏或漢典類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愛沙尼亞人俺家的暗愚謗嗤保民官保鮮八虞潮音沖風破浪大醇澹懷倒挫都軍反璧芳醪飯後飛地風簾烽砦福壽無疆附餘公患國脈股權公司海盟山咒黃羅帔穢辱禍因狐枕丘見彈求鹗驕華羁靽忌克經亘汲揚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阬埳老妾林學力氣龍眉镂心陸溺默愧男室女家男巫切花旗旐七珍砂顆沙文主義十分水艍船私積同塵合污通都大邑推力蝸痕香茗鹹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