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端的意思、借端的詳細解釋
借端的解釋
[use as a pretext] 以某件事為借口
借端發作
詳細解釋
假托事由,借口某件事。 清 李漁 《凰求鳳·悟奸》:“想是謝禮不曾收得完,故此借端推托。” 清 袁枚 《新齊諧·兩神相毆》:“後雖有 齊侯 小白 借端一問,亦不過虛應故事,草草完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一回:“隻是苦了我們行客,入店投宿,出店上路,都要稽查,地保衙役便借端騷擾。”
詞語分解
- 借的解釋 借 è 暫時使用别人的財物等:借用。借閱。借賬。借據。借條。 暫時把財物等給别人使用:借錢給人。 假托:借口。借端。借故。借代。借景。借喻。借題發揮。 依靠:憑借。借勢。 還 筆畫數:; 部首:亻;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網絡擴展解釋
“借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jiè duān(注音:ㄐㄧㄝˋ ㄉㄨㄢ)
- 詞性:動詞
- 結構:動賓式(借 + 端)
- 核心含義:假托某一事由作為借口,以達到某種目的。例如:“借端生事”“借端推托”。
用法與語境
- 近義詞:借故、尋釁、找茬。
- 常見搭配:
- 借端發作(以某事為借口突然發怒或行動);
- 借端生事(利用借口制造糾紛);
- 借端推托(假借理由推辭責任)。
-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因私利或不正當目的而找借口的行為,帶有負面色彩。
例句參考
- 清代李漁《凰求鳳·悟奸》:“想是謝禮不曾收得完,故此借端推托。”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地保衙役借端騷擾,百姓苦不堪言。”
- 現代用法:“他故意借端遲到,逃避會議責任。”
補充說明
- 與“借口”的區别:“借端”更強調“假托事由”,而“借口”適用範圍更廣,可指合理或非合理的理由。
- 文化背景: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常見,如清代小說和公文,多用于批評官僚或市井無賴的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借端
借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以某個事件或理由為借口,進行某種行動或者表達某種意思。
這個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豎、豎鈎),右邊的部首是⺾(竹、竹節),它的總筆畫數為14。
借端這個詞最早來源于《莊子·秋水》:“千裡之堤,潰于蟻穴。百尺之船,沉于缺害。非其大也,而何以緻故也?結束以十之一耳,則不堪賦加焉,而上無倦意,斯未善始也。”可以看出,“以十之一為借端”的用法。
在繁體字中,借端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借端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略有區别,具體的寫法為借段。
例句:
- 他隻是借端離開公司,實際上是因為不滿意工作環境。
- 他總是借端拒絕參加聚會,其實是不喜歡與陌生人交往。
- 這家餐館利用頻繁更換菜單為借端漲價。
組詞:借口、動機、理由
近義詞:借故、趁機
反義詞:抓住實質、坦誠相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