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晉 潘嶽 。 嶽 曾為太尉 賈充 的掾吏,故稱。 隋 盧思道 《聽鳴蟬篇》:“紅塵早弊 陸生 衣,明鏡空悲 潘掾 髮。” 唐 員半千 《蜀州青城縣令達奚君神道碑》:“敢當仁於 潘掾 ,荷昔眷於 戴侯 。”
“潘掾”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對晉代文學家潘嶽的别稱,其具體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潘掾”一詞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學中“以官職代人名”的常見手法,其背後既有對潘嶽個人經曆的映射,也承載了文人借古抒懷的審美傳統。如需更詳盡的文獻例證,可查閱《晉書·潘嶽傳》或相關詩詞集注。
潘掾(pān yuàn),是一個古漢字詞語,意為潘官的職務或職位。
潘掾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手(扌),共計11個筆畫。
潘掾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官職“潘官”,潘官是負責管理、監督水利和治理水患的官府單位。潘掾則是潘官的屬下,負責執行具體的工作任務。
潘掾的繁體字是「潘員」。
在古代,潘掾的漢字寫法有時會用「潘員」,表示相同的意思。
通常情況下,我們使用潘掾來指代古代的職務,例如:“他在朝廷中擔任潘掾一職,負責河道的治理。”
潘掾常見的組詞包括:潘掾職位、潘掾工作、潘掾之責等。
與潘掾意思相近的詞有:潘官、潘司、潘徒等。
潘掾的反義詞有:主管、負責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