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示問的意思、示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示問的解釋

指表示問候的簡劄書啟之類。 唐 韓愈 《答魏博田仆射書》:“使至,奉十一月十二日示問,欣慰殊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示問"在現代漢語中并非高頻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表示疑問或詢問。該詞由"示"(展現、表達)和"問"(疑問、詢問)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展現疑問"或"表達詢問"。其具體釋義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表示疑問

    指通過語言、文字或行為向他人提出疑問或尋求解答。例如:"他示問于師長,以求解惑。"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示"與"問"的分别釋義及複合詞構詞邏輯。

  2. 提出詢問

    強調主動發起詢問的行為,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例如:"學者示問古籍中晦澀之處。"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示"字條下"表示"義項與"問"字條結合用例。


二、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該詞在古籍中偶見使用,多用于表達謙恭的請教:

"弟子示問于夫子,敢請其義。"

(學生向老師提問,冒昧請求解釋含義。)

來源參考:《禮記·學記》中"善問者如攻堅木"的引申語境(轉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現代使用說明

"示問"在現代漢語中已屬罕見,日常表達通常用"提問""詢問""請教"等替代。其存留多見于仿古文體或特定學術論述中,用以體現莊重或委婉的語氣。


四、相關詞彙辨析


"示問"是一個文言色彩濃厚的複合動詞,本質是表達疑問或主動詢問。雖在現代語言中漸被替代,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特定書面表達時仍需理解其義,以準确把握文本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示問”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示問(shì wèn):指表示問候的簡短書信或信函。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答魏博田仆射書》:“使至,奉十一月十二日示問,欣慰殊深。” 這裡的“示問”指對方寄來的問候信件。古代常用于文人書信往來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文獻或仿古語境。

結構特點

現代延伸

由于語言演變,“示問”一詞逐漸被“問候信”“短箋”等更通俗的表達取代,但在研究古籍或文學創作時仍可能遇到。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韓愈文集或唐代書信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大家傍說弊子鹁鸠鈔引成比沖子傳誦一時儲說楚骓點剁抵面煩纓蜂鶴鳳燭粉連紙浮世幹質海陵倉海南香盒奁合韻愰惚宦侍靜涵禁近語今夕何夕饑切疾雨決勝戰車糠燈看肖神來索瀾波懶驢愁攔門鐘李将軍列傳爐渣罵吻磨昬抉聩平格破碎攓撅锲雕青徼覃遷棄瓊拾礫入道傷今濕陰窣磕台笠田面枉尺望夫石王境萬年枝無不達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