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秔穄的意思、秔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秔穄的解釋

泛指莊稼。穄,禾屬,似黍而不黏,也叫糜子。 宋 蘇舜欽 《吳越大旱》詩:“尋常秔穄地,爛漫長荊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秔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ng jì,屬于古漢語中描述農作物的詞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泛指莊稼,尤其指“穄”這類作物。穄屬于禾本科植物,形态類似黍(黃米),但籽粒不黏,俗稱“糜子”。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

  2. 引證與出處
    宋代詩人蘇舜欽在《吳越大旱》一詩中提到:“尋常秔穄地,爛漫長荊棘。”此處通過對比莊稼地與荊棘叢生的荒蕪景象,反映自然災害對農業的破壞。

  3. 相關說明

    • 字形結構:兩字均為左右結構,“秔”同“粳”,指粳稻;“穄”特指糜子。
    • 現代使用:該詞現已不常見,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方言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代作物。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農作物的分類或詩詞背景,可參考文獻《吳越備史》或相關農學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秔穄的意思

《秔穄》指的是秧苗的稻谷。它是指稻谷在開始生長時的嫩苗階段,尤指其莖葉。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秔穄》的拆分部首是禾字部,由禾字旁構成。整個字共有10畫。

來源

《秔穄》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描述農作物稻谷的古代詞彙。

繁體

《秔穄》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稉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秧苗的稻谷字可以寫作「秔稷」,依然是指稻谷的生長階段。

例句

1. 田裡的秧苗長得很茂盛,已經快要進入秔穄階段了。

2. 秧田經過細心的管理,秔穄的收成一定會很豐富。

組詞

秔苗、穄谷、稉稻

近義詞

秧苗、秧苗幼苗

反義詞

稻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