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縷的意思、同心縷的詳細解釋
同心縷的解釋
(1).指同心長命縷。 北周 庾信 《題結線袋子》詩:“一寸同心縷,千年長命花。” 宋 張孝祥 《點绛唇》詞:“兵辟神符,命續同心縷。”詳“ 同心長命縷 ”。
(2).指同心結。 宋 張元幹 《清平樂》詞:“明珠翠羽,小綰同心縷。”參見“ 同心結 ”。
詞語分解
- 同的解釋 同 ó 一樣,沒有差異;相同。同一(a.一緻,統一;b.共同的一個或一種)。同侪(同輩)。同庚(同歲)。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b.同行業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敵忾。同工異曲。同
專業解析
"同心縷"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化意蘊的古代詞彙,主要指一種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絲線或絲帶。其詳細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
-
本義與工藝特征:
- 指将多股絲線或彩縷并合撚緊而成的一股線或帶子。其核心工藝在于“合股為一”,象征着聚合、團結。
- 這種工藝使得“同心縷”比單股絲線更堅韌、更不易斷裂,這為其象征意義提供了物質基礎。來源:《漢語大詞典》(網絡版)對“同心縷”的基本釋義。
-
核心象征意義:
- 象征愛情忠貞與婚姻盟誓: 這是“同心縷”最核心、最廣為人知的含義。它象征着戀人、夫妻之間心意相通、感情專一、永結同心、生死不渝的深厚情誼和堅定承諾。其“合股為一”的形态,直觀地體現了“兩心合一”的美好願望。來源:古代詩詞歌賦及婚俗記載中廣泛體現,如《開元天寶遺事》等文獻描述的唐代婚俗。
- 象征牢固的結合與團結: 引申為朋友、兄弟、團體之間緊密團結、同心同德、不可分離的關系。強調心志一緻,力量凝聚。
-
具體應用與别名:
- 婚俗信物: 在古代婚禮中,“同心縷”常作為重要的聘禮或信物。男方贈予女方,女方有時也回贈,以此作為婚姻盟約的象征,祈求夫妻恩愛,白頭偕老。
- 七夕乞巧: 在七夕節乞巧風俗中,女子會用彩縷(有時特指“同心縷”)穿針引線,向織女星乞求智巧,同時也暗含祈求美好姻緣的願望。
- 長命縷/續命縷: 在端午節等民俗活動中,用五色絲線(有時即稱為“同心縷”或與之工藝類似)編成繩索或飾物佩戴在身上,用以辟邪驅瘟、祈求健康長壽,稱為“長命縷”或“續命縷”。這體現了其“維系生命、祈求平安”的延伸含義。來源:《事物異名錄》等古籍對節令習俗用品的記載。
- 同心結: “同心縷”常被用來編織成各種花樣的“同心結”,作為愛情信物或裝飾。同心結是“同心縷”象征意義的更直觀、更藝術化的表達形式。兩者意義相通,常被并提或互換使用。來源:曆代詩詞及筆記小說中對“同心結”的描述。
-
典籍佐證: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嫔妃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候。 又,敕諸女将同心縷,列瓜果于庭,乞巧于牛女。” 此記載明确将“同心縷”與七夕乞巧風俗聯繫起來。
- 南朝梁武帝蕭衍《有所思》:“腰中雙绮帶,夢為同心結。” 雖未直接提“縷”,但“同心結”由“縷”編成,其象征意義一緻,證明了此類信物的古老傳統。
“同心縷”本指合股撚成的絲線或絲帶,其核心文化内涵在于象征愛情婚姻的忠貞不渝、永結同心,以及人與人之間(如親友、團體)的緊密團結、心意相通。它作為重要的民俗物品,廣泛應用于古代婚禮(作為信物)、七夕乞巧(祈求智巧與姻緣)、端午辟邪(作為長命縷祈求健康)等場景,并常被編織成“同心結”以強化其象征意義。其名稱與寓意深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和諧、忠誠、穩固關系的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
“同心縷”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常見的意象,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
同心長命縷
指古代端午節佩戴的彩色絲線,用于祈福長壽、辟邪。北周庾信《題結線袋子》提到“一寸同心縷,千年長命花”,宋代張孝祥詞中也有“命續同心縷”的描述,均與延壽寓意相關。
-
同心結
象征愛情或婚姻的絲帶結,表達“永結同心”之意。宋代張元幹《清平樂》中“小绾同心縷”,即指戀人用絲帶編織同心結作為信物。
二、延伸解析
三、關聯文化
- 長命縷:端午習俗,用五色絲線系臂,後演變為兒童佩戴的“百索”。
- 同心結:漢代已有記載,多見于婚俗與定情信物,如《詩源》載文胄用連環結婉表心意。
(注:綜合參考多來源信息,如需完整文獻可查閱、8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貶俗蒼甿傳蠟怱草錯遻點寶雕癠堵縫豐露麸金副王刮魚話筒穢黩烜然警勗金昴眷幸距絕扣心夔曠困覺唠叨練習曲黎赤鈴箭刢利靈淵俚醫鸬鷀酒緑耳梯麻犯冒位萌發免征面子帳膜視奶糕内妹瘧母蟠滿佩慰清警清賞去時尚方舃世論市準首卷壽圹輸赕順叙速記瑣末枉死韋脂文攝五果閑冰期陷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