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夔 與 師曠 的并稱。 夔 , 舜 時樂官;曠, 春秋 晉 樂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洪鐘萬鈞, 夔 曠 所定。”
“夔曠”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基本解釋
“夔曠”是古代兩位著名樂官的合稱: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形容精通音律之人,或代指音樂造詣高深的典範。
例句: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提到“洪鐘萬鈞,夔曠所定”(),強調二人對音律的權威性。
部分詞典(如)提到“夔曠”可形容山勢高聳遼闊,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未見于多數權威文獻。可能為引申義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心雕龍》等古籍或權威曆史文獻。
夔曠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某人的姿态或行為反常、怪異。它含有古雅和貶義的意味。
夔(部首:夊,筆畫:4)曠(部首:日,筆畫:6)
夔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個神獸——夔。夔是一種半魚半馬的神獸,據說它的形狀非常奇特,行動異常怪異。後來,夔的特征被引申為形容人的一種行為狀态,即不合常規或反常的。
夔曠的繁體寫法為「夔曠」。
在古時候,「夔曠」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形态保持不變。
1. 他的言行舉止夔曠,讓人難以捉摸。
2. 她的出衆舉止顯得夔曠,與衆不同。
夔曠并不常用于組詞中。
1. 神秘
2. 奇異
3. 古怪
正常、常規
【别人正在浏覽】